《金馬60系列5-4》《五月雪》悲揭歷史傷痕 《鬼家人》情感濃

胡幼鳳 / 前台北電影節總監、楊士琪紀念獎主委 2023/11/22 16:38 點閱 2559 次
《五月雪》華裔導演張吉安要萬芳和蔡寶珠在亂葬崗拍戲(海鵬提供)
《五月雪》華裔導演張吉安要萬芳和蔡寶珠在亂葬崗拍戲(海鵬提供)

本屆金馬最佳劇情片入圍片中,話題性最高的是入圍9項的《五月雪》,入圍8項的《關於我和鬼變成家人的那件事》則創下今年台片的最高票房紀錄。兩部片子各有高處,若論誰可勝出,就要比其創意與影響力了。

《五月雪》揭馬來西亞《228事件》

《五月雪》是全球首部以馬來西亞「513事件」為背景的劇情長片,突破程度堪比當年侯孝賢拍《悲情城市》以「228事件」為背景。

1969年5月13日是馬來西亞大選後3天,華人因支持的在野黨得票率首度超越聯盟政府,歡天喜地在吉隆坡歡慶遊行,惹惱馬來政府支持者,憤而舉行示威遊行後,到華人社區殺人放火,後來蔓延全國演變成排華暴動。
受害華人包括當晚在大華戲院觀賞湯蘭花主演的《負心的人》的滿場觀眾,而大批死難者下落不明,屍骨無存,官方隨即宣佈戒嚴,華人備受壓抑。

華人雖占馬來西亞1/4人口,但和印度裔一樣屬少數民族,占一半人口的馬來人掌握政權、文化話語權,「513事件」被當做社會禁忌,是不可公開討論的敏感話題,成為無法癒合的歷史傷口。

張吉安揭歷史傷痕

華裔導演張吉安是馬來西亞出名的廣播節目主持人、作家,偶然發現了513死難者的亂葬崗在麻瘋病院的後山,而在每年清明時節守在當地,訪問偷偷前來祭拜的家屬,並依他們口述編寫了劇本,明知這部電影無法順利在馬來西亞上映,他還是勇敢地為那些被消音的死難者及家屬發聲。

不直面歷史傷痕,張吉安運用了很多畫外音,包括513當日白天遠處傳來華人遊行喧鬧聲,連結到晚上電影院觀賞湯蘭花主演的《負心的人》時,外面變調的吵嚷聲,渾然不知的觀眾後來集體被殺害的畫面,也僅以烈焰沖天、哭喊哀號聲四起帶過,畫面把華人躲避暴民的驚悚顫慄呈現,但不見刀槍殺戮,不見血流滿地,只有黑暗中車輪轉動暗暗滴下的血跡。

魔幻寫實 撫慰亡者

他以魔幻手法來呈現《馬來紀年》的傳說及華人信仰的當地神明「拿督公」的神話,點出馬來人不滿華人的優越感,是導致種族衝突的遠因。

片中萬芳的父親和哥哥、戲班主的親人都在那一夜去看電影就人間蒸發,再也沒有回家,半世紀來,心碎的家屬都在無名孤墳中尋找親人屍骨。

張吉安在亂葬崗實地拍攝,只見後山荒煙蔓草掩蔽小徑,神像被成堆棄置,陰森寒氣逼人,匆匆被掩埋的屍骨,很多都是無名氏,家屬隱忍多年的悲痛,只能托付劇中人祭拜亡魂時放聲大哭。

張吉安揭露歷史傷痕,只為療傷,而非重現殺戮,製造仇恨,但隱晦的手法,觀眾要觀賞此片必先腦補513這段歷史才能共感。因此他能否勝出就在於評審是否認同他的手法正是突破禁忌要走的溫和路線。

人氣高的鬼家人

《關於我和鬼變成家人的那件事》是導演程偉豪融合奇幻、靈異、懸疑與LGBT多元內容,冥婚原是為往生未婚女子而辦的民間傳統,編劇別開生命為枉死的男同志(林柏宏飾)冥婚,卻陰錯陽差選上了恐同的警察(許光漢飾),在人鬼合作辦案過程中,兩人由對立到化敵為友。

此片情節富創意喜趣,結局溫馨催淚,而且是難得以喜趣手法對同志情相當友善的電影,編導演及特效都在水準之上,今年創下台灣3億6千萬的好票房,也在串流媒體Netflix播放獲得高度關注,兩位男主角同時入圍,人氣高漲,有如得到金馬最佳劇情片《返校》當年的氣勢。


”AA”
關於我和鬼變成家人的那件事。(作者提供)

《疫起》對照人心善惡

2019至2022的COVID全球疫情影響到電影的拍攝,入圍片《疫起》和《石門》都在疫情下拍攝,片中都呈現疫情對人心的影響。

《疫起》是以2003年SARS侵襲,重現台北市立和平醫院封院事件,藉以呈現人性善惡面,既表揚醫療人員為搶救病人而犧牲自己的偉大情操,也呈現人性弱點,讓人省思大家對醫德的要求是否超乎人性,對照最近醫護人員發起的黑十字運動,讓人們對醫護人員的權益也多點同理心。


”AA”
《疫起》海報。(作者提供)

《石門》呈現大陸社會一切向錢看的偏頗價值觀,開診所的母親在得知大學生女兒林森未婚懷孕後,一心賺錢的母女,竟合謀要以腹中胎兒賠償母親醫療疏失的對象。

影片由黃驥和大塚龍治夫妻合導,在湖南省石門縣實地拍攝,用紀錄片紀實手法拍劇情片,還動員自己開診所的父母演出片中少女林森的爸媽,母親為賺錢去做電商,甚至剃髮做直銷美容品代言,也是實際發生的事件。


”AA”
《石門》呈現扭曲的價值觀。(作者提供)

《年少日記》談自殺問題

疫情過去,香港和台灣都面臨青少年自殺率倍增的問題,而新導演卓亦謙編導的《年少日記》,藉一名教師四處追查一封不知名學生寫下的遺書,期能挽回生命於懸崖邊緣。

片中穿插這位教師自己面臨離婚的事件煎熬,一方面焦慮內疚地不斷翻閱一本兒童日記,回敘自己資質較差的哥哥,受不了父親的嚴苛管教而自殺,同理要自殺的青少年處境,既反應社會問題,又藉劇中人處境,為抑鬱症自殺者發出吶喊,卓亦謙第一部作品就是入圍最佳劇情片,也是位值得關注的新導演入圍者。


”AA”
年少日記 探討日益增加的兒少自殺率。(作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