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亂之歌》紀錄遷台 文學家口述回憶

簡嘉佑 2023/11/22 16:01 點閱 6382 次
作家隱地於紀錄片《離亂之歌》首映會現場,分享當時遷台的回憶與景象。(Photo by 簡嘉佑/台灣醒報)
作家隱地於紀錄片《離亂之歌》首映會現場,分享當時遷台的回憶與景象。(Photo by 簡嘉佑/台灣醒報)

【台灣醒報記者簡嘉佑台北報導】作家張曉風、隱地、陳義芝等人用著敦厚的口吻,回憶著1949遷台的那一天!紀錄片《離亂之歌》透過七位文學家口述散文、詩詞或書信的方式回望1949遷台的歷史。導演齊怡22日於首映會表示,盼能用文學的方式引起更多人對歷史的共鳴。作家隱地更分享當時遷台的回憶與景象。

隱地分享,10歲當時遷台,首度踏上台灣的土地,中山北路上的椰子樹在腦海中留下深刻印象,到現在中山北路的景象依舊,宛如重回當時。他回憶說,以前到處都是石頭路,每天還會有灑水車經過,但到現在已經難以想像。

沈春池文教基金會籌製的紀錄片《離亂之歌》,邀請桑品載、向明、張曉風、隱地、王健壯、蘇偉貞、陳義芝等七位文學家以口述散文、詩詞或書信的方式回望歷史,共分為七個篇章:流離、渡海、新生、滄桑、懷鄉、返鄉、回望,並於23日晚間十點在公共電視首播。

齊怡表示,1949年遷台這一夜,甚至是將整個台灣的歷史整個「翻過來」,但社會遺忘得太快、也太多,但重要的是「寬恕」太少。她更指出,年輕一代對此沒有太多的記憶,盼有紀錄片能記錄遷台一代人的身影,並將傳承下去。

齊怡表示,一位英國文學家曾說「一個國家如果沒有文學,那麼就沒有聲音」,所以紀錄片能夠過這七位文學家以「遷台第一代」、「一代半」或「在台灣出生的第二代」等不同視角,以散文、詩歌的方式講述生命的故事。

沈春池文教基金會秘書長石靜文指出,本次紀錄片嘗試以文學手法來述說歷史,也是過去探討1949紀錄中沒有使用過的呈現方式,未來仍將繼續用不同手法製作更多能引起觀眾共鳴的紀錄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