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醒報記者簡嘉佑綜合報導】在元宇宙完整模擬民眾的身體狀況,動動手指就能檢測病患對藥物的反應,讓醫療變得更個性化!已有生技公司可透過科技在元宇宙打造病患的心臟模型,並嘗試不同藥物或手術的治療效果,未來盼能透過該技術模擬癌症腫瘤,在元宇宙各式各樣的治療實驗。
科技模擬身體器官
《衛報》報導,隨著AI與虛擬實境等技術發展,許多人嘗試在數位世界當中,創造現實事物的數位模擬。這概念又被稱為「數位孿生」,目前逐漸被應用在精準醫療上,例如模擬出民眾的身體或器官,並透過系統模擬病患服用藥物、接受手術的狀況,達到精準醫療的目標。
《普林斯頓大學》提到諾貝爾醫學獎得主拉馬克里希南的說法:生物學向來都是觀察與經驗的累積,但因為涉及生命的因素太過複雜,導致醫療效果相當難以預測,但因為近年電腦與數據的進步,可進行更精準的生理與疾病分析。
倫敦大學電腦科技中心教授坎維尼指出,「醫生開藥其實是按照大多數群體接受治療的方式,但未能考量民眾個別狀況,有它不科學的地方」,但如果透過數位孿生的技術,就能完全按照民眾的生理狀況來評估醫療對策。
電腦就能做藥物檢測
倫敦瑪麗皇后大學博士羅尼就指出,外科醫生通常會採用普遍有效的方式進行手術,但要預測病患接受治療後的成果,仍有一定的挑戰性。
目前就有生技公司為病患打造個別的心臟模型,不僅能夠優化醫療裝置的設計,還能檢測藥物對心臟的作用。
同時,數位孿生技術也有望造福癌症患者,AI專家與癌症學者就合作透過圖片、基因型態等資料,建立癌症腫瘤的數位孿生,檢測腫瘤對藥物的反應。專家指出,「在現實世界,我們無法重複對病患進行藥物組合測試,因為嘗試新的藥物都是一次又一次臨床實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