潛艦國造大成功? 專家:需配合軍力

呂翔禾 2023/10/01 15:29 點閱 6227 次
針對潛艦國造,學者指出,未來潛艦的系統整合、人才培育與聯合作戰才是關鍵。(國防部發言人)
針對潛艦國造,學者指出,未來潛艦的系統整合、人才培育與聯合作戰才是關鍵。(國防部發言人)

【台灣醒報記者呂翔禾台北報導】「潛艦國造只是第一步,未來要更重視潛艦與國軍如何聯合作戰!」淡江戰略所助理教授林穎佑受訪時指出,製造潛艦不容易,但造出來後的人才培育、跨國技術整合與戰鬥配合才是重點。國安院學者蘇紫雲則說,台灣的工業生產能力好,未來生產成本也會逐漸下降,比跟外國買便宜很多。

首艘國造潛艇「海鯤軍艦」(舷號711)9月28日舉辦「下水典禮」,這也讓我國歷經陳水扁、馬英九到蔡英文執政後,終於有國造潛艦,各界都相當關心自行製造潛艦的難易與技術問題,還有台灣為何要自製潛艦?

軍事機密難取經

對此,淡江戰略所助理教授林穎佑受訪時指出,潛艦與水面艦不同,包括船殼、鋼材與輪機等層面,而且要做到有「軍事能力」整合的更不容易,因為這包括戰鬥系統的整合、聲納等軍事機密。而軍事潛艦技術作為各國軍事機密,也不會輕易轉移給外國,因此台灣過去要自製潛艦碰到很多困難。

國防安全研究院國防戰略與資源所長蘇紫雲受訪時表示,國家自製潛艦需要的是工業水準與決心,台灣早年決心不夠,但在蔡英文總統任內下定決心,由上而下團結工業部門與國防單位,突破外交封鎖,才能完成潛艦國造的目標。

自製潛艦成本較低

林穎佑說,要做觀光用潛艇很容易,但軍用潛艦需要匿蹤、躲避偵查,因此在消除噪音等技術上,需要長時間的努力。台灣雖然之前與荷蘭購買過潛艦,也曾想要向美國購買,但後來因為美國不願出售核子潛艦,還有政治紛爭影響下,讓台灣只能停留在潛艦研究的紙上階段。

蘇紫雲說,雖然跟其他國家購買潛艦,可以確保系統的穩定度,但價錢就會很貴,且台灣未必有機會買到,台灣能善用既有造船工藝自製潛艦的話,後續製造的成本就會逐漸降低,第2艘可以下降到80%,第3艘更能將平均成本壓到60至70%,大約300億元的價格。

潛艇爭取台海防衛

林穎佑提醒,台灣潛艦國造的背後,有許多國家的技術協助,包括戰鬥系統來自洛克馬丁公司,還有英國與韓國等,因此在專案管理、技術整合與介面介接上,台灣需要加強將各國不同技術整合的能力。另外,他也提醒國防部,要積極盤點國內相關廠商,有許多中小企業可能是潛艇製造的關鍵環節。

「台灣自製潛艦,不是單純反共軍封鎖!」林穎佑分析,由於解放軍攻台一定會對台灣進行海上封鎖,若我國能製造潛艦,會使解放軍在西南海域花更多時間進行海上偵蒐,也為我國戰略防衛爭取更多時間。

潛艇產業完善

「從技術、材料到科技,台灣的潛艦產業鏈相當完整!」蘇紫雲分析,台船過去造過20萬噸的郵輪,造船技術沒有問題,中鋼也開發出HSLA-80高張力鋼板,比一般潛艦用的鋼板還要強韌,且潛艇關鍵的聲納裝備,我國也可以自製,加上中科院研發天劍飛彈的3D技術也可應用在潛艦。

蘇紫雲強調,中國、俄羅斯、美國、法國、英國、德國、日本、韓國與荷蘭都能自製潛艦,澳洲則是透過技術轉移進行組裝生產,但後續產生很多問題,台灣已經有很好基礎,而且還有很好的3D模擬電腦系統,可以減少潛艦研發的出錯率。

人才與作戰是關鍵

林穎佑則強調,製造出潛艦是第一步,未來如何用極低頻通訊,讓潛艇與國軍陸海空軍進行聯合作戰,還有相關的人才培養才是關鍵。他也表示,多國有自製潛艦的能力,但需要透過各種管道取得外國生產的武器,台灣最後可以掌握60到70%的潛艇製造技術,但剩下仍要積極與各國合作取得裝備與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