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希均教授文章曾經提倡「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的經濟學觀念。簡單來說,即使是「免費」的午餐,也有機會成本(如時間成本)。如今,對照我們政府的公共政策,似乎提供太多白吃的午餐,如撒錢大補貼、無排富條款的全民普發現金及消費券(振興券)等不一而足,然最終成了「獲利私有化,虧損社會化」的後果。
租稅負擔過低
「租稅負擔率」為賦稅收入占國內生產毛額之比率,1990年台灣租稅負擔率曾高達20%,其後逐年下滑,以2021年為例(不含社會安全捐),台灣租稅負擔率為13.2%。然相較於法國30.3%、英國26.8%、德國24.6%、韓國22.1%、美國20.3%,顯然落後太多。這數字也反映公平負擔欠缺,無充分財源。
台灣水費低廉,2021年台灣平均家戶水價為每度9.24元(台幣,以下同),不僅遠低於全球各國平均每度水價38.54元,也比亞洲的新加坡每度37.35元、日本每度30.79元、澳門17.01元、香港15.81元、南韓15.79元為低。結果,造成水資源的浪費及不足。
再舉勞保為例,根據精算的勞保收支平衡費率應為16.27%,然現行的費率則為12%,即使依據《勞工保險條例》,勞保費率每兩年調高0.5%(上限為13%),潛藏負債還是高達10.3兆元,勞保預估於2028年破產。不過,我們的政府向人民保證不會破產,因為每年將從國庫撥補200至300億。
電價凍漲台電大虧
蔡政府主張廢核家園,但台灣缺電,進口能源成本可不便宜,而台灣的電價卻一直是世界上最低廉的少數國家之一,你說奇不奇怪?截至今年7月,國營的台電公司已累積虧損達3,235億元。當前,國際燃料費仍節節高漲,預估年底累積虧損恐達4,000億元,瀕臨破產,你就知道政府「寧願虧損,不負選民」。
仔細探究台電長期虧損的原因,實不一而足。舉凡各類用電優待、核四資產維護管理之相關費用、配合政策修正電價表「包燈電價」規定致電費減收、配合電價費率計算公式所訂漲幅上限,凍漲政策所減少之電費收入、配合政府新冠肺炎疫情紓困方案減收租金等。
依損益平衡計算,若完全不虧損,則電價需調漲約26%,但政府為討好選民,不可能依此幅度上調。台電虧損,面臨破產,政府也絕不會讓他倒。君不見,行政院已拍板,明年度經濟部將在公務預算編列1,000億元增資台電,且表態電價不會再漲,最後也只能全民買單。
選前大撒錢補貼
持平而論,政府對低收入戶及經濟弱族群進行補貼無可厚非,但選前政府幾乎無差別地大撒錢,爭取青年選票。如今年延續去年的300億元中央擴大租金補貼專案,對於剛入社會的單身青年、新婚夫妻、育兒也分別進行一定額度補貼,大家一起享受白吃的午餐,眼前其樂無比,但卻埋下未來痛苦的種子。
繼「0到6歲國家跟你一起養」政策,再通過「0到22歲國家一起栽培」邁進。除全面落實高中職免學費外,續而推動減免私立大專學雜費3.5萬元、無論家庭年所得為何,雨露均霑。公私立大專經濟弱勢學生加碼補助1.5 萬至2萬元,美其名拉近公私立大專學雜費的差距。這樣下來,政府除原預算外,還要額外編列219億元,最後難道不是全民買單?
持平而論,政府補貼項目不勝枚舉,民眾也養成「小確幸」的心理,長期享用「白吃午餐」。殊不知,政府一手撒錢,其實另一手在向你掏錢,或向子孫借錢。減少「白吃午餐」的方法,就是落實「使用者付費」及「有能力者多負擔」原則。否則,羊毛出在羊身上,當政府財源窘境圖窮匕見,不得不擴大舉債時,必然債留子孫,印證「錯誤的政策比貪汙更可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