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醒思集〉美中科技經貿惡鬥未止 台灣應運用自己優勢

朱言改 / 財經作家 2023/09/13 13:06 點閱 2872 次
中國大陸力求半導體自主,且目前因各國競相設廠生產晶片,成熟製程在全球巿場已供過於求,對台灣形成沈重的競爭壓力。(網路截圖)
中國大陸力求半導體自主,且目前因各國競相設廠生產晶片,成熟製程在全球巿場已供過於求,對台灣形成沈重的競爭壓力。(網路截圖)

蘋果新手機iPhone 15 Pro/Pro Max發表,直接槓上華為Mate 60 Pro,美中兩大集團晶片大戰,蜂火連天,雙方都付出慘痛代價,是否必要,引發論戰。台灣應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自創品牌,生產優質終端消費產品,提高產值,才能立於不敗之地。

晶片大戰方興未艾

蘋果iPhone 15全系列換Type C連接埠,預訂9月15日晚上8點開放訂購,22日開始銷售,未料華為在8月底無預警發售新5G慧型手機Mate 60 Pro,「低調」橫空出世,引起全球半導體科技界關注。

各國科技公私單位,都好奇拆機解謎,想要了解晶片大戰下,華為新手機的晶片袐密。多數研究結果發現,華為新機使用中國大陸半導體龍頭中芯科技研發的麒麟9000S 7奈米晶片(芯片)之外,測試顯示Mate 60 Pro運作速度,可以與最新款的iPhone 5G手機一樣快,被認為是迄今為止,中國大陸本土技術生產的最先進版本,成為首款能與高軌衞星通訊的手機,象徵華為已突破美國的晶片制裁。

華為手機的疑雲

「創新自主」研發晶片,當然引起愛國主義熱潮,華為新手機熱賣,毋庸贅述。在此同時,發動晶片戰爭,甚至導致全球經濟衰退,付出慘痛代價,刺激中國大陸舉國動員,推動科技及半導體產業自主研發,是否必要,引發不同爭議。

哈佛大學甘廼迪政府學院,最近舉辦「半導體與地緣政治」座談會,「晶片戰爭」一書作者米勒說,美國總統拜登對半導體供應鏈的影響力,還不如蘋果公司執行長庫長,短期內根本沒有一個國家能夠實現半導體完全自給自足,目前半導體98%為民用,2%才是政府與國安用途,卻以此作為經貿戰武噐,得不償失。

晶片制裁的反思

曾經擔任台積電研發副總經理,現任清華大學半導體學院院長林本堅,在座談會中呼應他的看法,他說,試圖阻止中國大陸取得晶片,反倒協助他們自給自足,得以和外國供應商競爭,即使外國供應商強很多,對中國大陸都不重要,他們會自行設法突破,得到所需要的晶片,圍堵得不償失。

發動經貿及半導體晶片戰爭,對美國而言,駕輕就熟,回憶40年前,1980年代,美國即曾經發動過類似大戰。1985年美、日、法、英、德,在紐約廣場飯店舉行會議,簽訂「廣場協議」,由這5國同意大量拋售美元,以解決美國鉅額貿易赤字問題,日圓不到2年升值2倍,形成泡沫經濟,造成日本「失落的20年」。

不止如此,隔年美國逼迫日本連續3次簽訂「美日半導體協議」,徹底擊沈日本晶片產業,日立、富士通、三菱、東芝、NOR當時半導體市佔率超過5成,美國遙不可及,重拳出擊後,再加上100%的懲罰性關稅,一擧徹底擊潰日本半導體產業,將商機拱手讓給台灣及韓國。

兩大之間難為小

當時的場景,2019年搬到川普政府主導的科技及經貿大戰,除了對中國大陸加重課徵關稅之外,美、英、澳、紐、加「五眼聯盟」,加上法、日、德,形成「新八國聯軍」,開始發起半導體制裁,以及經貿圍堵戰爭。問題是當時制裁的對象是日本,經貿、國防軍事全部依賴美國,所以可以輕易擊敗這個競爭對手。

運用既有的晶片優勢

面對美中經貿科技大戰不止,半導體產業影響台灣經濟深遠,中國大陸力求半導體自主,且目前因各國競相設廠生產晶片,成熟製程在全球巿場已供過於求,對台灣形成沈重的競爭壓力。

長期而言,勢必要朝向AI人工智慧加值發展,提高產值,否則在國際市場上將面臨惡性競爭,恐豬羊變色,反而慘遭淘汰。

台灣如何在終端消費產品上,運用既有的晶片優勢,自創品牌,生產優質消費產品,參與巿場競爭,應該是可以考慮的發展方向,例如現在鴻海與裕隆汽車共同投資設立的鴻華先進,未來如能以高品質的電動車或氫能源車、機器人,或電腦等,參與巿場競爭,應能為台灣再創造更多的商機,避免捲入中美經貿科技大戰漩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