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盆地土質鬆軟 學者籲加強防震度

呂翔禾 2023/09/10 16:08 點閱 8938 次
學者提醒,基泰工程雖為人工疏失,但也反應台北盆地地質鬆軟的問題,需加強建物防震。(台北市消防局提供)
學者提醒,基泰工程雖為人工疏失,但也反應台北盆地地質鬆軟的問題,需加強建物防震。(台北市消防局提供)

【台灣醒報記者呂翔禾台北報導】除了施工不慎,台北盆地土質鬆軟,也是此次意外發生的原因之一!針對基泰建設工安事故,前中研院地科研究所研究員汪中和受訪時強調,臺北盆地地質複雜,有多條斷層帶穿過,土壤液化風險高;他說,台北有很多建築物抗震力不佳,應儘速增加建築防震度,並規劃台北大地震的疏散方案。

地質軟爛還有斷層

台北市大直巷7日晚間驚傳民宅下陷,基泰建設初步調查顯示,是因營造廠施工不慎所致。汪中和受訪時則表示,臺北盆地的地下地質複雜,主要為第四紀的沉積物,土壤液化風險高。

他提到,過去台北的地下水超抽時,曾造成250平方公里的地層下陷,臺北盆地又有多條斷層帶穿過,地震發生時,鬆軟的地層及盆地的碗狀地形會使震波速度減慢、反覆折射,加劇地震的損害。因此建築物的抗災、抗震強度必須提高因應,而建築成本也會抬升。

規劃台北防震疏散

汪中和指出,目前台北盆地最嚴重的問題之一,是許多建築物年齡較高,可能存在結構老化、建築抗震力不佳等問題,也增加了建築物在地震中受損的風險。

汪中和列舉說,臺北盆地最不適合開發的地區是山腳活斷層沿線、舊河道截彎取直的地層軟弱帶、容易遭受洪澇影響的河川與洩洪道沿線;此外,未來海平面上升加速,淡水河出海口地區將被淹沒,現在就必須規畫因應疏散的方案。

主因仍為人工疏失

前中央氣象局地震預報主任郭鎧紋亦指出,台北盆地地質較為鬆軟的沉積層,本次事故區屬於土壤液化低潛勢區,本身並非很危險,但開挖加上近期大雨導致連續壁破裂,才導致本次意外。郭鎧紋認為,本次大直民宅主因仍在於人為疏失,較正確的做法應是灌入水泥、固定基盤。

北市副市長李四川9日上午視察的時候也說,雖然基泰工地的地質不好,但並非劃定的敏感地區,若此區若能納入敏感地區,可能在興建的部分能夠減少災害。但李四川也說,台北市敏感地區如信義計畫區等地方,若挖了7公尺,必須給結構技師做審查,原則上還要由監造包括專業技師等進行勘查,再去鑑定是否列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