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醒思集〉日本核廢水排放,需要科學論證不是囈語

朱言改 / 財經作家 2023/08/28 12:04 點閱 3563 次
日本這次排放核廢水,是2011年福島大地震所造成,自本(8)月24日開始排放,首批核廢水排放量為7800噸,需17天完成排放。(中央社)
日本這次排放核廢水,是2011年福島大地震所造成,自本(8)月24日開始排放,首批核廢水排放量為7800噸,需17天完成排放。(中央社)

日本福島核廢水排放,是否導致海洋生態驟變,危及人類生命安全,鄰近國家不安,反應強烈,應可理解。唯有以科學論證,方能安定人心,可惜台灣外交官員(謝長廷)立場鮮明的發言,只有提油救火,徒增疑慮,政府應提供充分的科學論證,方能穩定人心,贏得信任。

核廢水引起恐慌

日本這次排放核廢水,是2011年福島大地震所造成,自本(8)月24日開始排放,首批核廢水排放量為7800噸,需17天完成排放,今年將分4次排放核廢水,總排放量約3萬1200噸,相當於30座貯存槽,預計排放期將持續30年,對於海洋的污染,以及生態影響究竟有多大,無人能保證,自然引起恐慌。

中國大陸的反應最激烈,宣布全面暫停進口原產地為日本的水產品,日本當地漁業從業人員不安及不滿情緒高漲,因為影響漁民生計深遠,近期連中國大陸遊客都不敢赴日旅遊,擔心吃到核食。韓國官方採取低調處理態度,但是民間抗議聲浪不斷,認為根本是與鄰為壑。兩國政府態度是否各有「立場」,由人民自行判斷。

各國「立場」不一

美國國務院發表聲明,支持日本作法,並歡迎日本持續與區域利益相關各方,保持透明接觸,並對日本安全、透明與基於科學的程序,感到滿意。然而,日本是美國的戰略夥伴,「立場」一致的發言,並未提供足以讓世人安心的科學論證,恐怕仍難讓世人安心。接著泰國、俄羅斯鄰國亦表擔憂,將加強追蹤檢測。

日本水產廳26日公布首波福島第一核電廠附近海域,捕獲魚類的氚濃度檢測結果,跟排放入海前同為「未達檢測極限值」的未檢出,接下來會檢測約一個月,並每天在官網公布檢測結果。但是官方不敢保證長期排放核廢水,不會影響海洋生態,以及是否會造成魚類遭到核污染,一場空前的核廢水排放危機,正衝擊地球生態環境。

無人確保漁獲可吃

日本距離台灣僅 2164公里,飛機約2個多小時即可抵達,核廢水約1至2年,以及4年,即可在台灣海域測得明顯的氚濃度,是否有害海洋生物,人類食用漁獲,是否有害健康,迄今無人敢擔保。台灣40多萬漁民的生計,以及全體國人的健康安危,政府當然要做週詳的規劃,以及可信的科學論證說明,才能安定人心。

日本民間做的民調,至少一半以上的人民,反對將核廢水排放海洋,專家學者贊成與反對兩派都有,韓國民調有7至8成反對,亞洲其他國家包括中國大陸,幾乎全部一面倒反對,而且認為史無前例,無法驗證可能導致的後果,是否對地球生態,造成無可彌補的浩劫。

台灣人民面對日本核廢水排放,也是擔心。台鹽股價漲停板,超商食鹽上架即被搶購一空,即可證明人民內心的恐慌。行政院發言人公開表示,政府三度赴日,針對海水漁產、環境、生態樣貌,與日本進口食品採樣、檢測,目前未有輻射異常狀況。問題是這些都是核廢水未排放海洋之前的作業,排放之後是否造成改變,又是不同議題。

駐日代表失言

駐日代表謝長廷針對日本核廢水的發言,令人驚駭,他說:「世人對放射性的議題有些敏感,其實微量的放射性元素反而對身體有益,例如北投温泉、日本玉川溫泉。」

此言一出,立即引來網友批評,建議他每天飲用核廢水保健。也難怪日本三番兩次派員赴韓說明,卻從不派員到台灣解釋。台灣官員的高度,已決定日本政府的態度。

日本排放核廢水,究竟是否會造成海洋生態浩劫,危及人類安危,人民需要科學論證說明,至於「立場」鮮明的言論,可以免了吧!提油救火,只徒增火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