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日軍事政變,國際干預的標準在哪?

嚴震生 2023/08/16 15:05 點閱 2935 次
尼日政變恐引發西非國家的骨牌效應。(中央社)
尼日政變恐引發西非國家的骨牌效應。(中央社)

非洲是全世界軍事政變最頻仍的地區,二十世紀的六○至八○年代,它與拉丁美洲幾乎三分之二的國家都經歷過這個非經憲法程序的政權更迭。

尼日第五度軍事政變

第三波民主化後,軍事政變在全球各地已逐漸式微,但非洲不時仍持續發生。尼日最近的軍事政變,是該國史上第五次,也是西非地區繼幾內亞、馬利、布吉納法索後,過去三年中第六次的軍事政變。

西非經濟共同體(ECOWAS)對尼日新上台的軍事政府表達強硬抗議立場,要求主導的前總統侍衛長查尼(Abdourahmane Tchiany)釋放被推翻的現任總統巴佐姆,並立即歸還政權。如果呼籲遭到拒絕,ECOWAS不排除出兵進行軍事干預。

各國不予譴責

在非洲聯盟(AU)前身的非洲團結組織(OAU)時代(一九六三—二○○二),由於後者有不干預會員國的內部事務、尊重各國主權與領土完整、及不可侵犯的獨立權利等基本原則,因此即使非洲國家發生軍事政變,除非是領導人遭到暗殺外,基本上各國並不針對此行為加以譴責,新上任的領導人在取得政權後出席國際場合時,不僅不會遭到制裁孤立,反而能夠被其他國家欣然接受。

如果我們看這個時期近九十次的軍事政變,其中僅有一九九七年獅子山的軍事政變,因西非經濟共同體(ECOWAS)觀察團(ECOMOG)的介入,讓原任總統卡巴被罷黜八個多月後重返執政。

AU不挺政變

二○○二年成立的AU雖然沒有特別針對軍事政變的條款,但在其基本原則中,明確表示「譴責並拒絕非依憲法規定產生的政府更替」。換句話説,AU這個區域的國際組織將不會接受軍事政變上台的政府領導人,因為他們乃是非經憲法程序所產生的執政者。

不過,這是消極的表態,較為積極的反對作為,則是AU或ECOWAS對軍人上台的國家,停止其會員資格,直到過渡執政團舉行多黨民主選舉,還政於文人政府為止。

過去這幾年發生在西非的幾次軍事政變,AU及ECOWAS都祭出停權的處分,包括二○二○年的馬利、二○二一年的馬利、蘇丹、和幾內亞、二○二二年兩次的布吉納法索。

我們看到無論是AU或是ECOWAS的主席都用很強烈的字眼,譴責發動政變的軍人。若是更換文人政府(馬利、布吉納法索、幾內亞)時則要求他們保證推翻總統的人身安全,不過如果是推翻軍人政府,很可能除了制裁或譴責外,它們不會對被罷黜的領導人有所評論。

修憲延任引政變

幾內亞的政變可能有某種程度的正當性,因為該國總統孔德(Alpha Condé)在前一年修憲,取消了原先兩任任期的限制,第三度當選總統,這和二○一○年的尼日總統坦嘉(Mamadou Tandja)同樣修憲延長任期並遭到軍事政變推翻情形類似。

馬利和布吉納法索兩國第一次政變推翻的是依憲法程序、民主選舉產生的第二任總統,前者的凱達(Ibrahim Boubacar Keïta)第二任上任近兩年,後者的卡波雷(Roch Marc Christian Kaboré)則是在一年多前才連選連任,並沒有延長任期的爭議。儘管AU和ECOWAS都要求軍人恢復這兩位總統的職務,也進行了外交的斡旋,並對新政府停權與制裁,但並未表示要出兵干涉。

尼日形同民主倒退

尼日的巴佐姆去年第一次當選總統,成為該國獨立六十年以來首位由民選文人總統手中接下政權的領導人,上任至今僅一年四個月就遭到軍事政變推翻,衝擊該國尚待鞏固的民主轉型(democratic transition and consolidation),形成了民主倒退(democratic reverse),當然不是經憲法程序產生的政府更替,必須受到譴責及制裁。不過,為何ECOWAS單單對尼日提出進行軍事干涉的可能?

先前提到獅子山的例子,還可解釋為ECOMOG原先因為該國內戰在當地執行維和工作,因此可就地採取行動,但若要對尼日進行干預,就是一項新的軍事行動。

憂骨牌效應

一九九七年時,同意對獅子山進行軍事介入的西非共同體,包括主導行動的奈及利亞在內的十五個成員國領導人中,九位是透過軍事政變取得政權,但仍不懼本身的爭議與缺乏正當性,做出決定。目前ECOWAS有先前提到過去三年出現軍事政變的馬利、幾內亞、布吉納法索、及尼日,若加上類似情況的貝南,數量已由五分之三降至三分之一,應當更有理由介入。

另一個讓ECOWAS採取較為強硬立場的原因,可能是許多成員國擔心若不表態,很可能會在這個地區出現骨牌效應,本國的軍人是否因此受到鼓舞,也躍躍欲試,想要奪權?然而,如果ECOWAS或是AU沒有一套是否進行干預的標準,將很難說服國際社會或是尼日的政府與人民,其干預具有正當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