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養成有紀律的理財習慣,活出不為金錢煩惱的充實人生,為何成功的散戶
有如鳳毛麟角?你是否也陷入「不理財沒事,愈理財愈慘」的困境?
人生理想可以和財務規劃取得雙贏嗎?在繁忙的工作壓力下,該如何化繁
為簡穩穩賺?
金錢,就算不是一生中最重要的東西,也絕對是相當重要的。
所謂「錢不是萬能,沒錢卻是萬萬不能」除了工作,投資理財
是大家累積財富的重要手段,但有多少人真的可以靠著理財致富呢?
作者周行一認為,持之以恆保持紀律的投資行為,需掌握四個重要的心理素質:一、接受自己的生活水準;二、保持全家的身心健康,心無旁騖努力工作;三、量入為出,堅持儲蓄;四、以理財規劃活出平衡充實的人生。
前政大校長、政大財管系名譽教授周行一老師的新書《一生金錢無虞平衡理財法》,以8堂理財課介紹在人生不同階段中必須留意的理財心法,有別於市面一般的理財書,在《一生金錢無虞平衡理財法》書中,周教授開宗明義就務實的指出:工作應該是人生第一桶金的重要來源,因此在工作的選擇上,必須多做思量,為此他在書中特別列出職涯九大問,幫助大家對焦。在一生的財務規劃上,他強調理財應該要有正確的觀念,理財不能人云亦云,盲目投入必然跟隨著巨大的風險。歸根究底,人生的富足並不只限於金錢,而是環環相扣,讓財富、人生理想、工作上的成就感、個人生活和身心靈的健康形成正向的循環,這種追求平衡的理財,才是最理想的。
每個人的實踐方式各有不同,有人可能遲遲不曾行動,有人想要做規劃卻不得其門而入,也有人積極做投資,投入大量時間和精神後,最後得到的成果卻不成比例、甚或認賠殺出,從此不敢再碰投資理財。所謂理財先理腦,過與不及,對財務規劃都沒有幫助,面對五花八門的理財建議,與其盲目道聽塗說,還不如多做功課,尤其是要擷取可信的意見,才能奠定正確的理財觀,有效理財。
事實上,理財的背後,代表的是人們想要追求平衡充實的渴望,包含能實踐人生的理想、工作上有成就感、家庭生活幸福,以及身心靈的健康等。想要這種富足與幸福快樂的人生,徒有想法不夠。透過「全人均衡系統」的核心 8 堂課,建立正確的一生理財規劃概念,全面升級陳舊的理財思維,大步跨入平衡充實的富足人生新境界。千金難買早知道,消逝的人生不會重來,驀然回首,你是否忽略了最重要的事?除了埋首當下,你還需要抬頭看向遠方,缺少人生理財規劃,財富自由不會自己來。讓「全人均衡理財」立刻升級你的理財舊思維。
有效的人生理財規劃,才有平衡充實的人生
我很驚訝地觀察到,很多二十來歲的年輕學生做人生理財規劃時,絕大多數以「想要有的生活」做為規劃方向,最常見的是計畫買房、買車、環遊世界、五十歲時開咖啡廳等,有高比例的年經人忘記規劃在人生不同階段的不同需求,比方進修、結婚、生子或退休生活等。多數學生比較關心近期內的事情,像是房租、買車,而且很高比例的同學沒有規劃要生小孩,考慮生小孩的比率大概只有 20%,也未認真思考退休規劃。
雖然人們總是關注眼前的問題,很少思考長遠的未來,但這種「短視(myopia)」,會造成生命在轉瞬間度過,等到匆匆忙忙過完大半生,驀然回首,才發現自己「忽略了最重要的事……真希望能從頭再活一次!」
所以常聽有經驗的人講,千金難買早知道!事後諸葛或是後見之明雖然對未來有殷鑑作用,但對已經消逝的人生毫無撫慰效果。
因此不論我們身處人生哪個階段,都需要增加「遠視(farsightedness)」,尤其是現代醫學可以幫助人們長壽,更需要在財務上取得穩定,才能活得平衡、充實,也才會有健康快樂的長壽人生。唯有平衡與充實,人生才會是快樂的,平衡是在事業、家庭、身心健康上都能兼顧,充實是覺得生命有意義。生命是一點一滴逐步累積的,雖然應該活在當下,但是「未來」與當下同樣重要,怎樣結合現在與未來,讓人生愈過愈好,需要規劃,而且需要有健康的財務資源。
絕大多數人知道財務對人生的重要性,也知道傳統的選股與擇時理財方式經常得不償失,但環顧周圍的朋友,實際從「投資」當中得到健康的財務資源或變成「成功」的散戶可謂鳳毛麟角。因此,一般人必須有一個系統可以用來規劃充實平衡的人生,同時有一套適合自己的理財方式以達成所規劃的人生,這個規劃系統必須要合理,理財方法必須要簡單,大家才能實踐。
為了幫助一般人解決理財方面的苦惱,讓理財幫助大家獲得平衡充實的人生,個人基於長期的研究與教學心得,發展出「行珩全人均衡系統」(以下簡稱「全人均衡系統」),結合人生規劃與理財規劃,完成個人理財循環 ─也就是人生理財規劃、資產配置、執行人生理財規劃,以及資產配置的管理與調整。
本書將會分享「全人均衡系統」的核心概念,以及當中最重要的理財規劃心法「八喜法則」,讓讀者了解規劃與實踐平衡充實人生的理財觀念與原則,掌握化繁為簡的投資方法,進而活出平衡充實的人生。最後的附錄也會解說「全人均衡系統」這個軟體,幫助大家了解如何以實際的工具規劃人生,掌握人生理財目標,更有效率地做好人生投資。祝大家都能擁有一個平衡充實的快樂人生!
養成有紀律的理財習慣,活出不為金錢煩惱的充實人生。
為何成功的散戶有如鳳毛麟角?你是否也陷入「不理財沒事,愈理財愈慘」的困境?人生理想可以和財務規劃取得雙贏嗎?在繁忙的工作壓力下,該如何化繁為簡穩穩賺?
金錢,就算不是一生中最重要的東西,也絕對是相當重要的。所謂「錢不是萬能,沒錢卻是萬萬不能」除了工作,投資理財是大家累積財富的重要手段,但有多少人真的可以靠著理財致富呢?
事實上,理財的背後,代表的是人們想要追求平衡充實的渴望,包含能實踐人生的理想、工作上有成就感、家庭生活幸福,以及身心靈的健康等。想要這種富足與幸福快樂的人生,徒有想法不夠。透過「全人均衡系統」的核心 8 堂課,建立正確的一生理財規劃概念,全面升級陳舊的理財思維,大步跨入平衡充實的富足人生新境界。
千金難買早知道,消逝的人生不會重來,驀然回首,你是否忽略了最重要的事?除了埋首當下,你還需要抬頭看向遠方,缺少人生理財規劃,財富自由不會自己來。讓「全人均衡理財」立刻升級你的理財舊思維。(宗祐輯)
《一生金錢無虞平衡理財法》
作者: 周行一
出版社:天下文化
其他書訊:
《失敗者回憶錄》
作者: 李怡
出版社:印刻
他主張寬容異見,維護言論自由,希望中國社會有多黨的民主制度,當權者至少受到新聞監督。他極力守護香港的底線,也成為因言論而遭到人身攻擊和政治仇恨謾罵最廣泛而嚴厲的一名知識分子。
他生於中國、熱愛中國、移情台灣香港,最後其實還是死憂於中國。他在晚年以「失敗者回憶錄」為題寫自傳,為未來的香港人存紀錄、敲警鐘,其時代之雲天壯濶,人事之湖海險奇,足以為香港史不為人所知的珍鑑。
「永憶江湖歸白髮,欲迴天地入扁舟」,他見證了香港的興衰,而且秉持良心和原則,以一生心力,盡了一個讀書人應予的義務。
《照見日本:看見與被看見的日本觀光一百五十年史》
作者:內田宗治
出版社:這邊出版
明治以降,美好而神祕的日本便已吸引許多西方人的目光,在當時的旅行導覽手冊中,東京、京都、日光、箱根等都是名列前茅的旅遊勝地,西方人發掘上高地、打造中禪寺湖避暑勝地;日本人則創立喜賓會,提出改善旅日環境的方針,揭開了日本觀光旅遊的序幕。
透過西方的視角,如何「發現」不為人知的日本?當想像中的東洋遇見現實中的日本,會擦出怎樣的火花?日本又如何經由西方的評價而重新認識自我?
《電玩遊戲進化史【圖解漫畫版】》
作者: 愛德華.羅斯
出版社:原點
《戰斧》、《模擬市民》、《戰慄時空》、Mega Drive、N64、Xbox 360……跟全世界青少年一樣,作者在這些電玩與迷人遊戲主機的陪伴下成長。多年後,他開始思考:是什麼讓遊戲如此特別?我們為何玩遊戲?讓遊戲對我們造成了什麼影響?遊戲又是從何而來?我們為何不惜爆肝只想一直玩下去?遊戲如何塑造我們生活的世界?又是否助長了校園暴力?
書中以7大主題──1.我們為何開始玩、2.電玩迅速崛起、3.變身的愉悅、4.遊玩的空間、5.「抉擇」決定命運、6.遊戲與現實、7.遊戲結束,探索背後的關鍵人物和政治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