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書共有七章,近五十篇文章,細剖精描百多首經典臺語歌曲。前二章討論戰後至本土黑膠唱片開始量產的1957年間,音樂創作人與歌手的努力與心血;第三至第七章則分別以市井街聲、情歌、懷鄉曲、口白歌、主題系列等方向,探討1957至1969年間,戰後臺灣最豐富生動的流行歌。
本書在呈現上,期望這不只是一本書,而是一檔「台語流行老歌」的深夜廣播節目,作者則化身為音樂文學DJ,帶領讀者重回臺語流行歌的黃金時代,一同回會不該被遺忘的台語流行歌。
〈港都夜雨〉
今日又是風雨微微 異鄉的都市
路燈青青 照著水滴 引阮的悲意
青春男兒 毋知自己 欲行佗位去
啊 漂流萬里 港都夜雨寂寞暝
──呂傳梓詞,楊三郎曲,許石首唱,一九五五年左右女王唱片發行
說不出口的哀愁
他不願去算這是第幾個停泊的港口,也不敢去數在海上討生活多少年了。港口的點點燈火,匆匆返家的路人,都叫他想起遠方溫柔甜美的身影,就是起初讓他毫無怨言出海,一趟又一趟跑船,也讓他咬牙撐過餐風露宿,甚至幾回海上搏命的,那個身影。
漂浪太久,很難回到陸地上的生活了吧!但說真的,他也從未習慣四海為家的孤寂。討海人最怕的,不是走遍異鄉,而是下船後無處可歸。
〈港都夜雨〉主人翁的心事一言難盡,這首歌原本被寫下時,也是任何字詞都無法傳達旨趣的純音樂演奏曲。
楊三郎筆下的雨
此曲原名〈雨的Blues〉,楊三郎寫於三十歲,正在美軍出入的基隆國際聯誼社擔任樂師,是老練的小喇叭手。他帶著在日本拜師學藝、踏遍中國東北舞廳演奏的歷練,以及創作〈望你早歸〉、〈苦戀歌〉、〈黃昏再會〉的心得。
在〈港都夜雨〉樂譜上,標註「Slow Rock」(慢搖滾,這是約定俗成的說法,實際演奏會是慢板節奏藍調)風格。楊三郎筆下的雨,在紅塵中撒潑打滾,一點一滴都散發出驕縱而憂鬱的都會氣息,比流行音樂多了一絲爵士樂辛辣滋味,叫人聽了又聽,欲罷不能。
曲調一出,臺下聽眾反應熱烈,變成熱門點歌,也漸漸流傳於世。楊三郎樂隊中的琴師呂傳梓惋惜好歌無詞,提筆填下情景交融的三段文字,比原先的純音樂版本更為風行。問世沒多久,就讓人誤以為是「風行本省二十餘年」的老歌了。
〈港都夜雨〉創作時間
過去認為,楊三郎創作此曲的時刻是1951年,介於他在廣播電臺演奏和創辦黑貓歌舞團之間,大約在1953年填上詞。可是我卻在1949年7月「黑松汽水流行歌競賽大會」十首正當紅的參賽歌曲中,找到了〈港都夜雨〉和完整詞曲作者姓名,說明問世時間比原先以為的更早。
在2000年的「歌謠百年臺灣」世紀金曲票選活動中,〈港都夜雨〉和戰前〈望春風〉、〈雨夜花〉一起名列臺灣流行歌中,高掛最受民眾喜愛的臺語歌謠前三名,足見半世紀以來此曲散發出的強大魅力。
情感滿溢文字
各種意義上,歌詞都是成功的。呂傳梓不是文字工作者,憑藉的是對音樂的敏銳感知,塑造出孤獨的漂泊畫面,也掌握住音樂中難以言喻且無以名之的氛圍。沒說出的、未現身的、不明確的,比文字表面說的的更多。
文字充滿水的意象,雨,海,不說破的男兒淚,忽略不提的血汗。文字也充滿看不見卻無所不在的風,避不開也揮不去,如刀銳利,讓人寒徹肌骨,也引人感傷。
討海人無論身在何方,所思所想都是心愛女子的身影,隨他出海、陪他入港,可是女子實際上未曾在歌詞中露面,更從他的生命中缺席。
港灣不是歸宿
歌詞講的是今日,叨唸的是過去。因為無法承擔也無法正視過去,就摸不著未來,且失去此刻當下。是以,第一節以今日開頭,但今日被記憶糾纏得幾乎消失;第三節以未來收尾,而未來前程茫茫。到底「欲行佗位去」啊,又有過去的誰在等候自己?
即使有人守候著主角,也不在敘事者暫歇的這個海港。曲名為「港」,港是行船目的地,與濕冷遼闊的大海相比,陸地上的港口穩妥溫暖,可避風可躲雨,還附帶絢麗多姿的繁華港都,吸引力大得多。話雖如此,每個港灣對於出外人都是異鄉,不是終點也不是歸宿,是下一段浪跡天涯的開始。
創作歷程與曲風
〈港都夜雨〉是臺灣流行音樂史上,第一首原貌以器樂演奏曲的流行歌曲,演唱或演奏起來,酣暢程度是其他歌曲難以望其項背的。如此強烈而獨特的存在豐富了臺灣流行音樂,也提醒我們:作曲者自身演奏技藝的精湛,會大幅拉升作品精緻與豐富的程度。
曲先於詞,打破流行歌曲常見的創作順序,有兩層意義。第一,此曲原名與「港」無關,無須把歌詞內容限制在作曲者創作所在地基隆。第二,即使無詞,該旋律已完整存在,因此文字無法限制曲調,反倒要遷就音樂的起承轉合,作出相應的風格質地。
那幾年的楊三郎都隸屬於職業樂隊,眾多歌曲手稿包含前奏與尾奏,顯然他構思音樂時,也一併顧及實際演出效果。由小調音階破題的旋律線條傾洩出放肆而流暢的爵士味,附點的搖擺節拍帶來結實的爽快感,樂句結構的不工整賦予全曲任性跋扈的性格,銅管樂器演奏起來蕩氣迴腸,有著潑墨般的寫意。
經典難以超越
〈港都夜雨〉擁有單一條旋律線所能承擔的最大磅礡,能輕易把血液煽動至沸騰,給了演唱者與演奏者最大的揮灑空間。這樣的好作品,要唱壞很難,但要詮釋得淋漓盡致,更難。
最早的錄音現已難以聽聞,由楊三郎外甥女婿許石於1995年左右灌唱發行。1957年有兩個版本,演唱者分別為吳晉淮和許石,兩人皆是慎重其事的歌路,風度拘謹儒雅,曠蕩豪氣不足,餘韻也不足。
此後,雖然偶有翻唱,卻與前述幾個版本同樣忽略曲調豁達奔放的本色,偏重悠揚淡雅的色調,欠乏情意糾纏的重量。〈港都夜雨〉一旦抹除俗世煙火氣,就少了耐人尋味的魔力,再飄逸再雅致,歌曲的大半靈魂都消失不見。
虹樂團打破框架
這首歌真正晉升為經典作品的關鍵,出自1994年齊秦的臺語專輯,編曲跌宕洶湧,是當年KTV點播排行榜上的黑馬。
虹樂團率性打破爵士藍調的框架,成了波沸浪騰的抒情搖滾曲風,華麗的電吉他無翼而飛。齊秦的聲線要柔情有柔情,要氣勢有氣勢,展現出凜然詩意,以淺斟低吟始,轉入引吭高鳴,張狂的傷感揚起水光瀲灩,漣漪久久不散。
陳明章另類唱法
值得一提的,還有擅長月琴演奏的音樂人陳明章2001年演唱的版本。陳明章把旋律裡兜轉迤邐的附點節奏,拋磨成單刀直入的等長音符,在淡水走唱團翻江倒海的恢宏聲勢中,「港都夜雨落袂離/哪袂停」瞬間拔高鏗鏘,穿透耳膜。
他的唱腔不拘小節,更不拘泥於詞意,竟也震盪出一種滄海桑田、時間凝結的浪漫,以及似水若霧的留白。
〈港都夜雨〉多個面向
這是一首清澈體現出海島性格的歌。一旦有人看透了〈港都夜雨〉的本質──聽起來是吶喊,骨子裡柔情似水,不是江河水而是滔滔海水;唱的是飄流,渴望的是歸屬;憂鬱得老是喊著要放棄,卻又挺身迎接一次次風浪。
曲中人追逐的,與其說是詞中那位面目模糊的女性,不如說是未知的自己。陳明章的滄桑留白,齊秦的漣漪不散,他們的音樂都捕捉到〈港都夜雨〉獨有的飽滿後勁,掀起千堆雪下那若隱若現的殘影、暈影、倒影、投影,屬於創作者,也屬於演唱者與他們的樂團,更屬於聽歌的我們。
而音樂,如同大海,是無邊無際的渴望與迷茫。歌詞給了曲調一層肌膚,一件外衣,讓人可以接近與理解,可是再動人,也無法道盡音樂的全部。沒有說出口的,永遠比說出口的更多。(雅靜/輯)
《今夜來放送》
作者:洪芳怡 (金鼎獎作者)
出版社:遠流
其他書訊:
《地緣看世界》
作者:溫駿軒
出版社:香港中和出版
本書從中國地緣環境出發,以地理為經,歷史為緯,深度解讀歐亞腹地。內容涉及地理、氣候、水資源以及歷史、宗教、交通、政治軍事戰略等,也敘述歷史變遷、民族興亡、文明盛衰。在世界地緣政治格局重塑的大背景下,分析中國與周邊國家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的現實需要與重大意義。
作者以自身的國際觀察,講述「一帶一路」的前身,即絲綢之路,有此發散分析北亞、中亞、南亞等各歐亞腹地內區塊所代表的意義及其重要性。
《為什麼要睡覺?》
作者:沃克
出版社:天下文化
本書由神經科學家沃克所撰寫,他熱愛睡眠,也研究睡眠,為讀者描繪出當前科學對於睡眠的全盤了解,包含睡眠的多寡、做夢的功能、睡眠間接影響人的哪些表現與行為等,最後還告訴讀者如何睡好覺的訣竅。
而書中也提及不同的睡眠對於不同領域的人的幫助,如NBA籃球運動員一晚睡眠超過八小時,每分鐘得分會提升近三成;短短二十六分鐘的小睡,能夠使太空人的表現更好。
《會讚美自己,才會成功》
作者:蔣馨
出版社:白象文化
本書透過溫暖的口吻,藉著富含正能量的文字,期望帶領讀者試著讚美自己。作者認為讚美自己是吸引力法則。當人讚美自己的優點,優點吸引優點,當好多優點圍繞,能讓人更加自信,有自信才會有成功的人生。
聖經:「你叫他比天使微小一點,賜他榮耀尊貴為冠冕,並將你手所造的都派他管理。」當我們看輕自己,就是看輕神的傑作!每天讚美自己,形同每天讚美神。讓我們一起讚美自己,讓自己越來越好,迎接美麗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