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醒報記者簡嘉佑綜合報導】為個人量身打造的藥物與醫療,並非天方夜譚!「個性化醫療」是透過監測個人基因的方式,量身打造個人化藥物或治療方式,卻常遇到價格高昂的狀況,也引發隱私疑慮。但專家指出,個性化醫療發展可解決藥物對特定群眾沒有療效的狀況,也能優化癌症治療。
個性化醫療有望
《BBC》報導,醫學界近期試圖以民眾的基因資料研製出「個性化藥物」。如過去就曾有民眾為了女兒的特殊疾病,募集大量資金,並成功研發出特定給女兒使用的藥物,服用後狀況一度出現好轉,但因為病情已經過於嚴重,病患仍不幸逝世。
上述的案例已經顯示,個性化藥物並非是天方夜譚,但在具體過程中,個性化藥物不僅價格高昂,還有不穩定性,且通常都有更便宜簡單的治療方法,加上藥物監管制度都需要涉及數千人的臨床試驗,成為個性化療法的阻礙。
可優化癌症治療
然而,個性法療法仍受到相當的重視,因為這有助於解決民眾對藥物反應不同的狀況。《研究》指出,「可待因」是相當常見的止痛藥,但因為基因不同的關係,該藥物在約8%的白種人與2%的其他種族中,難以發揮療效。
個性化醫療的另一個目標是「改善癌症治療」。乳腺癌病理學教授翰特茉就說,目前已投入大量資金在對癌症病患進行基因檢測,並藉此優化臨床治療。
隱私問題惹議
但因為大多數個性化醫療涉及民眾的身體數據,所以也牽涉到隱私的問題。英國衛生部運營的「Genomics England」醫療長史考特指出,政府將進行大量作業,了解社會民眾對於政府保存數據的看法與期待,「如果孩子生病時,數據就能協助更快速的進行診斷的話,你願意提供數據嗎?」
專家也表示,健保系統未來將與製藥公司建立夥伴關係,共享更多民眾的身體數據,「只要有這些資料的話,就能大幅提高藥物研發的效率,讓更多新藥能夠更快問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