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起》對照人心明暗 林君陽創品牌有脈絡

胡幼鳳 / 前台北電影節總監、楊士琪紀念獎主委 2023/06/04 16:01 點閱 2579 次
《疫起》在台北電影節入圍13項獎項,該部電影以2003年SARS 和平醫院封院事件為背景。(劇照)
《疫起》在台北電影節入圍13項獎項,該部電影以2003年SARS 和平醫院封院事件為背景。(劇照)

台北電影節最近公布的入圍名單泰半和去年金馬獎重疊,唯一較有新鮮感的則是入圍13項的《疫起》,這部以2003年SARS 和平醫院封院事件為背景,探討高壓及恐懼下,人性的醜陋與光明。林君陽打造影視品牌的脈絡,已儼然成形。

COVID 19這個世紀大瘟疫肆虐全球三年多,造成七億人確診,近七百萬人喪失寶貴生命,今春疫情趨緩,各國陸續鬆綁,台灣也於3/20解封口罩令,在後疫情時代,觀賞這部改編自20年前轟動社會的真實案件,格外有感。

SARS 是千禧時代共同回憶

SARS(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在當時是種新發現的冠狀病毒,首先在2002年底由中國廣東傳出,2003年一月傳到台灣。疫情蔓延30國,被波及的人民除了害怕染疫死亡外,對病毒會造成肺部永久性傷害也深懷恐懼,一夕之間世界如變黑白。

2003年台北市立和平醫院被媒體報導收治一名SARS病患,4月6日遭到台北市府無預警封院,1200名醫療人員及病患抗議封院造成院內更嚴重的交叉感染、被強制召回隔離的醫護指控政府侵害人權,都是當年的熱門話題。

那段缺N95口罩、人心惶惶的日子,對於二十五歲以上的人,是時代的共同回憶。而我印象最深的則是疫情爆發前,羅大佑的一番辱罵。

羅大佑的怒罵與道歉

中國一開始對外隱瞞疫情。當時羅大佑原定2002年底將在廣東舉辦演唱會,我聽到中國大陸的大型集會都因疫情將取消的風聲,特別打電話向具有醫學背景的他探問求証,認為他應該比一般人更加敏感,結果他一聽說演唱會可能被取消,破口大罵記者無事生非,數日後,演唱會果真正式宣佈取消,事後他回台向我道歉,表示當時他確實毫不知情。

”AA”
電影《疫起》重現SARS當年的高壓及恐懼下,人性的醜陋與光明。(劇照)

對照SARS 與COVID- 19

SARS當年帶來極度驚恐,根據統計,全球共有8096人確診,死亡人數774人。台灣確診人數346人,死亡人數是73人,包括和平醫院14天封院期間,154人染疫,31人死亡(包括7名醫護人員),一人自殺身亡。

而震驚全球的SARS病毒,一夕間消失。台灣則因曾經有對抗過SARS的經驗,面對新冠病毒不再以醫院封院為防疫手段。

《疫起》並非還原真相

事隔20年,《疫起》並非重現和平醫院封院的歷史,但有護理師背景的編劇劉存菡把當時的重要事件都融入劇中,並設定兩位男主角王柏傑飾演的夏醫師和曾敬驊飾演的安護理師,分別代表不同心態的醫事人員。

王柏傑演的夏醫師表面看似自私,但劇情暗示他可能受到台灣太多醫療訴訟(衛福部統計逾萬件)影響所致。雖一心想和愛女相聚,為她過生日,受封院影響百般想突圍受阻,但他在病患危急時,依舊以救人為天職。角色層次豐富,也是他出道以來最好的演出,入圍男主角獎項,頗有勝券。

而曾敬驊飾演的護理師則是即使自己染疫也要捨己救人,是正能量滿滿的天使型人物,固然討喜,但未能入圍男主角、男配角,也正因為角色過於理想化。

林君陽創品牌脈絡

導演林君陽自從成名作《我們與惡的距離》之後,似已建立了他的品牌創作脈絡,包括鎖定改編轟動社會的真實案件,以引起關眾共鳴,運用經紮實的田調,把各關係人的角色內心掙扎深化,運用高知名度的演員及高品質的技術團隊在聲光影上創作,達到好賣相。

記者總成關鍵

不論在電視影集或電影中,媒體人與記者的角色總是至為關鍵,他們有時是社會公義的化身,有時為收視率譁眾取寵、帶風向,有時被利用為宣傳工具,打擊異己。在《我們與惡的距離》中賈靜雯與溫昇豪甚至同時是受害者家屬。

在《疫起》中薛仕凌以記者色色入圍男配角,他鬼鬼祟祟以病人身份混入和平醫院,不顧自己性命,為了獨家新聞,深入龍潭虎穴,也成為電影中找出真相的關鍵人物。這大概也是林君陽對媒體又愛又恨的心態表現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