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來經去〉遊民悲歌 誰來助他們一臂之力?

陳台生 2023/05/31 11:41 點閱 2367 次
不少遊民曾經風光過,或有良好的學經歷,只不過各人際遇不同,在人生的轉折點之中,遭逢不幸而已。(網路截圖)
不少遊民曾經風光過,或有良好的學經歷,只不過各人際遇不同,在人生的轉折點之中,遭逢不幸而已。(網路截圖)

「如果有安定的生活,誰要做遊民」?「默默承受無止盡的趨離」!歌手方晴君一首「遊民悲歌」,道盡無數遊民的心聲。無家可歸,沒有健保,有病無處醫,無法請領5倍券或6千元,永遠不知道下一餐在那裡?號稱繁榮的台灣,遊民卻越來越多,值得探討。

遊民究竟有多少?

台灣究竟有多少遊民?官方登記列冊的遊民有3千人,台北市占6百多位,實際數字絕對不止,光是萬華龍山寺及台北火車站附近就超過這個數字,只是官方迄今無法確實掌握弱勢族群的現況。

新冠肺炎疫情期間,重創經濟,遊民增加,問題逾趨複雜嚴重,擔心感染,無人敢接近遊民導致遊民更無人關懷,困境可以想見。

遊民的來源不一,有的是因為工殤,或許是因為際遇不佳,偶然遇到失業,家庭破碎,或因為人生遇到低潮期,沒有足夠的承接力量協助他渡過困境,加上物價飇升,房價大漲,生活有如螺旋直向下墜,更加困頓,終至連家徒四壁都的機會都沒有,只好淪落為遊民或街友。

遊民需要機會

全台在疫情期間,至少有上萬間的自助餐、攤販或小吃店關門,願意協助遊民免費便當的助力大減,遊民挨餓受凍的慘況更淒涼。因為付不出健保費或勞、國保費,遊民生病只有惡化,難有就診康復機會,當前的國勞、健保制度,對於弱勢族群十分不友善,如何協助遊民進入社會安全體系,政府有責任審慎規劃,提供機會。

最近颱風瑪娃來襲,官員呼籲做好防颱準備,那是針對有家庭人民的提醒。遊民無家可歸,如何「防颱」?只有四處找廢棄空屋、街角、公共場所,尋求可庇護的空間,躲避強風暴雨,情境悽涼,可以想見。

創世基金會、芒草心慈善協會、慈濟人、或民間NGO、NPO組織,都是遊民的媬姆,志工們寒冬送暖,一碗薑湯、一盒麵包、一個便當、一點零用錢,或各種免費義診,都提供遊民感受人間溫情,讓他們有機會,繼續活下去,不至於連生存的機會都沒有。

遊民不需要高談闊論

高官們竟日高談闊論人權、國家主權、經濟成長率、亮麗的內外銷成果、高科技發展,或忙著總統大選民調高低,這些不著邊際的談話,遠不如志工們及時的援手,可以讓遊民活下去重要。如何給社會邊緣人一根釣桿,或伸出及時的援手,讓他們有擺脫貧窮的機會,恐怕更有意義。

不少遊民曾經風光過,或有良好的學經歷,只不過各人際遇不同,在那人生的轉折點之中,遭逢不幸,無法順利進入另一個較佳的領域中,使他(或她)淪為遊民,政府或教會如果能夠提供更多的機會或伸出援手,助一臂之力,相信許多遊民仍有重返社會,或回歸正常生活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