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醒報

夜晚已如白晝 光汙染導致無法觀星

簡嘉佑 2023/05/28 13:12 點閱 4478 次

【台灣醒報記者簡嘉佑台北報導】人工照明遍布全球,銀河美景恐成絕響!隨著人工照明系統增加,光汙染問題日漸嚴重,導致觀星變得更加困難、人類身體激素產生機制失衡。學者強調,由於民眾未能將光汙染視為威脅,更缺乏改善措施,其實只要有限制亮度、改為紅光等規定,就能有效緩解光汙染的狀況。

打亂人體晝夜節奏

衛報》報導,2016年的研究報告就指出,因為人工照明數量不斷增加,全球已經有超過3分之1的人口無法完整看見銀河,而隨著光汙染惡化速度加劇,民眾恐怕在20年後就無法辨識大多數星座,對觀星、天文活動造成重大的破壞。

國家地理》報導,人造光除了影響夜空之外,也會打亂民眾的晝夜節奏,尤其對睡眠相關的褪黑激素產生影響,導致睡眠不足、疲勞或焦慮等狀況,也有研究指出,光汙染害會影響動物的遷徙、習性與棲息地,並造成生態失衡。

天文專家里斯表示,漆黑的夜空才是自然本該有的狀態,但人為破壞,使得下一代恐怕喪失觀星的權益。他更建立名為「黑暗天空」的組織,並倡議對人工照明的密度與方向進行嚴格規範。

應有亮度限制

德國地球科學中心學者凱巴則說,夜空正以每年10%的速度在變亮,目前新生兒還能看到250個星星閃耀於夜空中,但到他們18歲後,大概只看得到100顆恆星。

他強調,未來星空流轉的景象恐怕只會出現在歷史文獻或者文學作品當中,但其實只要現行照明進行少量的改善措施,就能大幅減緩光汙染的狀況,如確保戶外燈向下照明、制定亮度限制,並以紅色與橙色等暖色燈為主。

但真正的問題是,「民眾未能將光汙染視為威脅。」倫敦大學學院眼科教授佛斯貝里說,目前大多數LED燈都是使用藍光,在缺乏紅光與紅外線的狀況下,也影響到民眾褪黑激素的產生機制,而該物質與血糖分解息息相關,恐與肥胖也脫不了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