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咖啡坊》中國電動車競爭激烈 德增資、美福特放棄

邱文福 2023/05/25 11:47 點閱 7695 次
福特電動車中國市場吃憋。(網路截圖)
福特電動車中國市場吃憋。(網路截圖)

中國十多年來對自主品牌電動車的補助、扶持,已使其形成極具競爭力的中製電動汽車,因此,只有德國大眾汽車因利潤仍佔其全球收益一半以上,仍堅守該集團的中國布局。

美國福特決撤出

不僅西方車商,包括日本、韓國在內的車企都已經覺悟在電動汽車領域,中國製造商的優勢已經形成,但是一家車企要能維持所需的年銷量至少是30萬輛,這導致在中國新設的300餘家車企,能夠存活的剩不到一成,目前還在掙扎的也沒有一家輕鬆。於是純電動車製造的外商企業,也只能一家一家撤出,最新一例是美國車企福特。

類似福特這樣的車企,推展新車顧忌太多而顯得無法突破,也造成品牌電動車型銷量無法自成一家,主因是其銷售通路是混合著傳統燃油車,這讓銷售第一線的業務人員無法切割產品,使得同樣品牌下電動車成為冷門車,乏人問津,單獨切割時該產品當然持續出現嚴重虧損。5月16日福特汽車總裁吉姆•法利親自宣布今(2023)年從中國市場撤出電動車項目。

純電車只容中國製

吉姆•法利告訴記者,在中國汽車市場的贏家顯然不再是傳統燃油車商,而是後來居上的中國車企如比亞迪、長安等。而電動車領域中,能夠應對中國電動汽車競爭的美國特斯拉,其優勢就在整個品牌就是純電動車,不受油車銷售的困擾。事實上,西方車企所以有類似福特的困擾,就是品牌旗下混雜著過多商品。

目前仍然堅守中國電動汽車行業的德國大眾汽車,由於基礎雄厚,產品轉型的計畫相當明確,是整批汰換的,而且大眾在中國擁有的強大通路,包括一汽大眾、一汽奧迪、上海大眾合計超過1200家經銷商,紮根深厚,不易撼動,長期佔領銷售體系。

德國大眾加大投資

2022年,德國大眾在中國投入約40億歐元,今年4月18日又宣布投資10億歐元到中國合肥建立新開發中心,讓中國供應商參與開發的力度更大,把研發、創新和採購都綑綁在內,使中國境內產品開發時間縮短近30%,這讓大眾的電動車產品大大提昇競爭力。

其實,自1978年就在中國開展業務的德國大眾,過了1990年才出現獲利轉機,如今全球獲利超過一半來自中國,即使在中國電動汽車市場僅占2%,在該領域排名第九,德國大眾是不會輕言退讓的。而整個中國電動車戰略獲利最大的比亞迪,其市場佔有率達40%。這讓德國大眾汽車集團的全球戰略也轉向電動汽車領域。

自2008年就訂定的車輛戰略,使中國不但是全球最大汽車市場,也是電動車進展最快國,去年中國車企賣出的567萬輛中有78%是電動汽車。相形之下,台灣因市場規模小又沒有行銷國際的能力,市面上能看的電動車種類就寥寥無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