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醒報記者呂翔禾台北報導】未來西方與非西方的對立只會更加激烈!近日國際各國都展開合作之旅,中國、俄羅斯在中東拉攏阿拉伯國家、敘利亞與土耳其;而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則積極強化盟邦關係,包括世仇已久的日、韓,菲律賓與北約等。對此,專家認為,「自由民主」與「威權」的集團已逐漸成形,並由政治聯盟帶動經濟聯盟。
各國都在選邊站
最近中國出手,讓積怨已久的伊朗與沙烏地恢復邦交,而敘利亞與伊朗也簽訂長期經貿合約,決擺脫對西方的依賴;中國另與巴基斯坦、阿富汗簽定安全協議,盼打擊恐怖主義;敘利亞則是在俄羅斯與中國的協助下,與阿拉伯國家、土耳其修復關係。
西方陣營也不遑多讓,在美國的介入下,向來是世仇的日本與南韓開始逐漸放下歷史糾紛,兩國元首都久違進行訪問,南韓更讓美國核子潛艦可以進駐,並與美國共享軍事行動決策權。
美國還打算在菲律賓增設軍事基地,而遠在歐洲的北約也因考慮到中國威脅,要在日本設立辦事處。
其中,伊朗與沙烏地,還有敘利亞與阿拉伯國家都是睽違10幾年左右又恢復邦交,而日、韓也是低盪10幾年後恢復交流,為何相隔多年還要重新修復關係?其中拉幫結派的意義不明而喻。
民主與威權價值對峙
對此,台大政治系副教授陳世民受訪時說,南韓、日本、北約盟國等都是民主國家,而敘利亞、伊朗與俄羅斯都是威權國家,世界逐漸出現民主與威權集團化的發展,形成以政治體制為主的競爭與對抗,進而帶動後續的經濟交流。
陳世民強調,這可從烏克蘭戰爭爆發後,聯合國投票的狀況就可看出,選擇支持俄羅斯的國家幾乎都是威權國家(印度棄權)。
圖說:日、韓原為世仇,但為了防堵中國而加強彼此盟邦關係。
他認為,未來國際關係的發展就要看烏克蘭戰爭的結果,西方國家強力支持烏克蘭,就是擔心如果烏克蘭戰敗,代表俄羅斯「強權即真理」的外交政策奏效,若俄羅斯得逞的話,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也可能會仿效,就會增加對台動武的機率,因此無可避免是呈現政治制度的競爭。
國安院學者蘇紫雲受訪時指出,中國一方面塑造自己是國際社會的協調者,所以想要介入俄烏戰爭,但目前看來是投機行為,不過中國在協調伊朗與沙烏地上確實有一定成就。他也說,美國與西方國家感受到俄羅斯入侵烏克蘭,還有中國的戰狼外交與軍事擴張主義,因此強化對中、俄的圍堵。
印度會加入民主陣營
蘇紫雲進一步表示,美國透過日韓台菲對中國行程第一島鏈的包圍網,未來印度也可能加入美國的防衛網。他指出,雖然印度傳統上走比較中性、不結盟的路線,且這次俄烏戰爭中也跟俄羅斯買石油,但並沒有其他援助俄羅斯的行為,也沒有正當化俄羅斯入侵,對印度來說,中國還是主要的威脅來源。
他認為,由於全球的生產基地從中國逐漸轉移到東南亞與印度,因此印度在經濟上也會靠向美國,而在軍事上,印度也會逐漸走向美國或北約化,因為俄製武器不好用,而西方武器與後勤系統的相容性較高。蘇紫雲強調,全球正處於民主與威權的競爭狀態,但與2013年以前的狀況不同。
民主國家仍佔優勢
陳世民指出,美國與西方國家的結盟比過去冷戰時期還強烈,由於烏克蘭戰爭的影響,雖有法國會偶爾強調歐洲的戰略自主,但整體來說,民主國家的團結程度比過去還要高,而雖然在核武上西方集團可能落後中、俄,但在關鍵高科技上,他預測,非西方集團還是難與西方集團較量。
蘇紫雲另外指出,過去美國為了石油與中東交好,但現在因為美國自己也是能源出口國,所以中東國家就變成競爭對手,進而轉向中國。不過他強調,民主國家的經濟規模達43兆美元,威權國家達23兆,對來如果兩者對抗更激烈的話,民主國家在經濟與軍事上還是有更大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