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重點!》

醒報編輯 2023/05/11 20:32 點閱 2460 次

講重點直抵問題的核心,也讓你一開口就能打動人心!說話技巧是幫助人們更好的表達自己和理解他人的工具,而真正的溝通力源自於內心的同理心、尊重和關懷;說話若從內心出發,注意體貼人心的小細節,人人都能成為一個「會說話的人」。

牛津是溝通學家、暢銷書作者,著有多本人際交往、溝通方面的書籍,幫助了很多年輕人提升技能,重獲自信。

中國有句古話叫「打蛇打七寸」,如果你一定要追問「七寸」在哪兒,雖然我能用生物學知識來滿足你的好奇心,但是顯然這樣會使我們的說話重點發生偏移,很可能你還會為此與我爭執一番:打蛇還是要打「三寸」的好。而我只不過是想告訴你,無論打哪裡,唯有打到致命的地方才會一擊斃命。

這也告訴人們一個道理:說話做事一定要抓住問題的關鍵。就說話而言,想要做到精準表達,說話時就必須有重點,為什麼要這麼做?相信你也見過這樣的人:說一堆,卻一句重點都沒有,聽得你雲裡霧裡。想必你也不想成為這樣的人吧?那麼現在請閱讀本書,它會告訴你如何在說話時把握重點。

抓住要領 問題才更有價值

劉禹錫的《陋室銘》中有這樣一句經典名句:「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說話亦是同樣的道理,沒有人喜歡冗長、複雜的話,話語再多,沒有效果也是枉然。所以說話時你的第一要務就是精簡語言,在質量上下功夫。

魯迅先生曾說:「時間就是性命,無端地空耗別人的時間,其實是無異於謀財害命。」會說話的人也是善於利用時間的人,即使是短短的一分鐘,如果利用得好,也能清楚地說出自己的訴求,充分地表達出自己的意願。

你會提問嗎?也許有人會說:「提問有什麼難的,不就是一兩句話的事?」但是如果你認真觀察自己,就會發現,雖然你一天中提問的次數夠多,但是得到的有效回答少得可憐,因為那些問題根本沒有重點,沒有實質性的內容。所以提問也不是隨便發問,只有抓住要領,你的問題才更有價值。

說服他人的「著力點」

溝通也就是「提問」和「回答」的過程。有些人在回話之前總是毫無準備,所以在回答時彎彎繞繞、含糊其詞,不光聽者不知道他在講什麼,連他自己也覺得回答得沒邏輯,但是又不能直言拒絕他人的提問,所以我們需要掌握一些回話技巧來解燃眉之急。

當發現說服他人的話總是難以令人信服,那是因為你的話缺乏事實依據,缺少一個「著力點」。拒絕的話總是難以說出口,所以你需要一個拒絕他人的理由,一個恰當的「藉口」。無論是說服還是拒絕他人,都是與他人意志相抗的一個過程,勢必會十分艱難,但是如果你把話說到「重點」上,就會水到渠成。

與其說語言是資訊的傳遞工具,不如說它是情感的傳遞者。沒有感情的語言就像是冰冷的刻刀,雖能刻出滿篇詩詞,卻刻不出詩詞中的情真意切。所以在談話的過程中,應該要善於尋找對方的「動情點」,讓你的話「聲」入人心。

在歷史上,「禍從口出」的例子比比皆是。俗語說:「一句話能成事,一句話也能敗事。」在開口之前一定要深思熟慮,想一想能說什麼,不能說什麼,能說的話又該怎麼說,千萬不要口無遮攔、信口開河,這樣不僅會傷到他人,還會害了自己。

會說話的小螞蟻

曾經聽到這樣一個笑話:一個男子被判刑十年,監獄中的日子對他來說每天都是煎熬,更別提十年了。由於待著無聊,他每天都對著牆壁自言自語。可是有一天,他突然發現了一隻小螞蟻,更有意思的是,這隻小螞蟻竟然能聽懂他說話。於是男子開始和小螞蟻一起玩,就這樣等到男子出獄時,小螞蟻不但學會倒立,還會翻筋斗,讓他頗為得意。

男子出獄的第一天,朋友邀請他去酒吧,說是給他去去晦氣,好開始新的生活。而他也準備向朋友炫耀一下他的小螞蟻。到酒吧後,朋友為他點了一杯酒,這時他把螞蟻從口袋裡掏出來放在桌子上,得意地對朋友說:「看看這隻螞蟻……」那酒保一看,是一隻螞蟻,趕緊把螞蟻拍死了,然後很抱歉地說:「對不起,我馬上給您換一張桌子!」

這個笑話說明了誤會的產生,往往是因為表達不清楚,如果這位男子說「你看,我的螞蟻會跳舞」,酒保聽到後的第一反應將會是好奇,仔細察看一番,而不是把螞蟻拍死。如同這個笑話所描述的,現實生活中,人們常常會因為表達得不精準而使對方產生誤會。

得罪新朋友

楚健到一家新公司上班後結識了一位新同事,兩個人住得比較近,又都十分喜歡釣魚,所以熟絡起來。一個週末,這位同事給楚健發了一條訊息,邀請他一起去釣魚,楚健回道:「不好意思,今天有事,無法前去。」這位同事就拿起魚竿自己去釣魚。

可是等到晚上回來時,他打開手機一看,朋友圈被楚健「刷屏」了,一會兒是遊樂場,一會兒是公園,一會兒又跑到電影院。這位同事有點氣憤,不是說有事不去玩了嗎,怎麼自己出去玩?同事覺得楚健這個人說一套,做一套,所以後來漸漸疏遠他,而楚健還不知道自己已經得罪這位新朋友。

產生誤會正是因為楚健表達得不準確,他的意思是不和同事出去了,但是沒說自己不出遊;而同事則理解成楚健因為有事,所以不能出去玩。可見說話時一定要注意表達精準,否則容易產生不必要的誤會。

那麼該怎樣清晰、準確表達出自己的意思?

簡潔容易產生誤解

一、不要丟掉主語和關鍵字。在與人交流時,人們為了說話簡潔,經常把句子的一些成分省略,這樣雖然聽起來簡潔,但是稍有不慎就會使人產生誤解。比如一個人說話結巴,選中了一雙鞋,說:「大,大。」於是售貨員給他拿出了小一號的鞋,結果這個人還是說「大」,售貨員看了這個人的腳說:「再小,你就無法穿啦!」男子結結巴巴地說:「我,我是說,腳,腳大。」

可見在說話時,不能為了精簡而丟掉必要的成分,尤其是主語和一些關鍵字。

方言差異

二、儘量少用方言。常言道:「五里不同語,十里不同俗。」因為地域、文化的差異,同一個意思,各地方言的表述方式不盡相同,所以很容易讓人產生誤解。

在中國,有一些地區會把「孩子」說成「鞋子」,如果不知道這一方言差異的兩個人見面,很可能會鬧出笑話。有一次在街上,甲碰到新來的同事乙,熱情地上前打招呼:「你到哪裡去?你一個人?你的鞋子呢?」乙納悶地看著自己的腳,心想:我的鞋子不是穿在腳上?他怎麼問我的鞋子呢?

其實,甲只不過是在問乙他的孩子去了哪裡,怎麼沒跟他在一起罷了。所以與人交談時要想精準表達,要少用方言,否則就會像上面一樣鬧笑話,產生誤會。(昀恬/輯)

其他書訊: 
《世界不再是平的》
作者:彼得.澤汗
出版社:感電出版

本書的中心主題不只是有關世界的每一個經濟部門的每一個面向即將面對的改變有多深和多廣,也不只是有關歷史將如何演進。本書的主題不只是有關我們世界的終結。本書真正的焦點是描繪從這個大改變的另一面看一切事物會是什麼模樣。未來的可能性的新變數是什麼?在一個去全球化的世界,新的成功地理學是什麼?

彼得.澤汗是地緣政治戰略家,也是地緣政治諮詢公司Zeihan on Geopolitics創始人。

《別什麼都說「好」》
作者:麥可‧托吉斯
出版社:真文化

別什麼事都說「好」,說「不」一點也不是自私的表現,說了「不」你會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留給家人、親友,也能幫助其他真正需要你協助的人。此外,因為你了解說「不」是那麼地重要,當其他人向你說「不」,你也更能坦然接受,並理解他們正在努力朝自己的目標前進。

麥可‧托吉斯《紐約時報》暢銷作家,也是一位講師。曾經登上美國廣播公司電視網(ABC)的20/20、天氣頻道、全國公共廣播電台(NPR)等媒體,著有三十一種適合成人閱讀的書籍,以及八種適合青少年與兒童閱讀的書籍,其中包括合著作品。

《萃茶風味》
作者:藍大誠
出版社:幸福文化

茶是能忠實呈現風土氣候、製程細節的敏感作物,透過正確的沖泡,一杯茶湯能告訴你它從茶樹開始的旅程故事,包含環境氣候、種植方式、繁瑣製程與焙火層疊工序如何成就一款茶的香氣與口感滋味。

藍大誠
出身南投的茶香世家,現為冉冉茶ZENZEN THÉ茶風味總監、識茶風味學院FDTA創辦人。身兼焙茶師、司茶師、侍茶師、唎酒師多重專業身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