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醒報記者簡嘉佑台北報導】物聯網技術、人工智慧改造醫界!腦科學學者郭博昭23日於腎臟醫學會的演講會表示,物聯網醫材在家就能提供實時醫療監控,減少病患前往診所的時間與金錢。長庚醫院醫師鄭仕群表示,ChatGPT已能協助醫生產出初步的醫療報告,而有程式能力的醫師能突破更多軟體限制,能應用更多工具。
物聯網醫材可省錢
「在沒有物聯網的過去,醫師可能需要一個禮拜才能得到病患檢測結果,但現在有了物聯網,幾乎是馬上就能取得資料,」衛福部草屯療養院心腦研究中心主任郭博昭表示,物聯網能進行「實時醫療數據監控」(Real Time Monitoring),隨時監測病患的身體數據,並進一步進行分析,還能協助醫師進行醫療決策。
他舉例說,過去民眾想要診斷呼吸睡眠中止症的話,就要支付高昂的費用,到睡眠中心睡一覺,等待診療的時間更長達三個月之久。郭博昭說,透過物聯網設備,民眾只要戴上簡易的儀器,在家睡一覺,就能有完整的線上報告,更包括呼吸中止的指數、身體缺氧等詳細數據,省去民眾大量的時間與金錢。
可實現零接觸醫療
郭博昭說,「人工智慧與物聯網」理論上不但能緩解偏鄉醫療問題,甚至也能緩解「零接觸醫療」的需求。但目前成本效應、民眾的接受程度都還不明確。對此,他也邀請50位社區的高齡民眾使用睡眠呼吸中止的穿戴式儀器。
他強調,結果顯示,社區長者對物聯網醫材有很高的接受度, 使用上也沒太大的問題,女性長者對醫療物聯網之參與度高於男性,成為社區推動新醫療科技的重要力量。
ChatGPT能讀醫學論文
林口長庚醫院內科部醫師鄭仕群說,ChatGPT技術持續發展,過去胡謅、資訊老舊等狀況已有改善。他說,醫界開始試著用ChatGPT來增進效率,如醫師能一邊進行超音波掃描,一邊讓ChatGPT收錄醫師的診斷內容,並彙整成相關的報告,大量減少醫事人員打資料的時間。
他指出,ChatGPT已經具有「網路插件」的功能,能夠ChatGPT結合最新網站的醫療資料或論文、限定資料的時間、地區的範圍,甚至能附上資料來源,減少資料錯誤。
鄭仕群說,如果把大量的醫療論文提供給ChatGPT進行訓練的話,就能給予醫師更好的診斷建議,但目前ChatGPT輸入內容有限,但如果有點程式能力的醫師就能使用API的方式來突破相關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