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良談影〉電影評審遊戲規則與結果

梁良 2023/04/18 18:51 點閱 2908 次
《給十九歲的我》(電影劇照)
《給十九歲的我》(電影劇照)

我年輕的時候,是一個相當嚴重的「電影名單控」,舉凡各數型大大小小的影展的得獎名單,歲末年終的年度十大電影評選(無論是佳片還是爛片)的排行榜,乃至世界各地的史上前十大,乃至百大電影的名單等等,我總是樂此不疲地予以收集整理,一度還想拿這些材料加以註釋後出書,藉此分享給影迷同好。

評選只是一種「遊戲」

然而,年紀越大,看得越多,對這個「收集名單」的活動就越來越提不起勁,有些名單甚至只有看看標題,內容都懶得細看。這種心態的轉變,或許是因為了解到事情的本質——任何種類的選舉或評選,其實都只是一種「遊戲」,操辦這項評選的單位如何定出「遊戲規則」?由什麼人進行投票?用什麼方式計分(例如有沒有加權計算)等等因素,都足以影響最终结果。

當然,我們還不能忽略「運氣」的因素。你遇到的對手是強是弱,往往比你自己是強是弱更足以左右戰局。明乎此,也就用不著對某部電影或某個導演、明星是否最後贏家?或者某部影片在排行榜上的位置是高是低太過介懷。

一切持平常心,忠於自己一貫的價值觀和選擇標準,不必臣服於那些選出得獎名單的「評委」或「權威人士」,妄自菲薄地認為「他的選擇是對的」或「我的選擇是錯的」,這些都大可不必。說到底,這些只是一場遊戲。場遊戲一場夢,總有夢醒時分!

”AA”
《給十九歲的我》(電影劇照)

從香港金像獎談起

以剛剛落幕的香港電影金像獎頒獎典禮為例,它「違反一般觀眾的認知」,把最佳影片大獎頒給張婉婷導演的紀錄片《給十九歲的我》,以致引來台下一片噓聲。因為此片曾因違反部分被拍攝者的意願而引起相當大的爭議,最後在公映中途決定下檔,很多人都來不及觀看。

但是此片又符合香港電影金像獎的報名及評選資格,因此被保留角逐資格。結果,它擊敗了其他四部劇情長許而奪得大獎,豈非命中註定?也許有人會說,這種「少數自己的選擇」沒有公信力,難被一般大眾接受,但它是按遊戲規則選出來的,只要中間沒有作弊,大家就得接受評選結果。

有時候,某些在當時看似違反常理或是大爆冷門的得突影片,經過時局的奇妙變化或大眾心理的轉變後,反而會呈現出得獎作品獲奬的必然性和先鋒意義,只是當時一般人並沒有意識到。

《十年》的先知先覺

例如在前幾年,香港電影金像獎出人意表地把最佳影片大奬頒給低成本獨立製片、由五位年輕導演執導的五段式預言電影《十年》,當時也引起了很多爭議,尤其香港的主流電影界認為這個結果很「兒戲」,是部分人士「政治掛帥」的選擇,完全不符合專業精神。但是,經過了這幾年天翻地覆的變化,「舊香港」變成了「新香港」。

人們回頭再看《十年》一片,才明白它洞悉時代變化的「先知先覺」。論這部預言電影留名在代表香港電影工業的電影金像獎最佳影片名單上,誰曰不宜?

”AA”
電影《十年》獲頒第三十五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