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中國祭貿易壁壘調查 台灣需慎防經濟戰

醒報編輯部 2023/04/13 18:13 點閱 2693 次

中國商務部宣布,將就台灣2455項商品進行為期6個月的貿易壁壘調查,最遲於2024年1月12日結束,單方面讓利恐將終結,是否象徵貿易戰開打,有待觀察。然而,以ECFA為基礎的讓利時代不再繼續,對台灣影響不容小覷。

中國不願再讓利?

國台辦發言人朱鳳蓮表示,台灣長期以來對大陸2400多項產品輸入,採取單方面限制措施,對大陸產製和企業利益造成損害,因此將進行該項調查,結果將適時公布。台商認為,這項調查顯示,很可能是對台灣經濟制裁的開始。台灣今年3月出口年減介於16%至19.5%連7黑,首季年減2成,創金融海嘯以來最大減幅。

財政部形容出口仍是「春寒料峭」,全球經濟動盪不安,企業庫存調整未見止歇。今年2月時,11項大項貨品類中,僅礦產品為正成長,其餘全部為負,其中光學器材年減3成最為嚴重。電子零組件供應鍵庫存水位偏高,積體電路、印刷電路出口動能受到影響,減幅已連二個月在二成上下。台積電首季營收不如預期,庫存持續去化中。

中國掌握台灣經貿

中國是台灣最大貿易夥伴,2022年1月至12月,兩岸貿易額為3296.76億美元,年降2.5%,其中台灣從大陸進口815.87億美元,向大陸出口2380.92億美元,台灣享有1565.05億美元順差,對台灣經濟發展至為重要。

台灣石化業者認為,目前有4成石化產品銷往中國,進行加工後再出口,萬一中國出手,對產業一定有影響。紡織業者認為,中國是台灣第2大紡織品出口市場,出口值約12.6億美元,占出口比重14.23%。中國此項動作,應是觀察台灣政府的態度,再決定出手輕重。

工總似乎已嗅到兩岸貿易氣氛不尋常,理事長苗豐強表示,兩岸迫切交流維持兩岸和平、合作的平台,產業界擔任「中道」角色,儘管大環境很不友善,他希望工總按照過去訪中的經驗,繼續擔任兩岸和平、合作的平台,維持雙方密切的進出口貿易,才能促進友誼及雙贏。苗豐強將於本月17日組團訪中,增加雙方的了解,防止衝突。

台灣需儘速溝通解決

中國商務部的宣布,有別於用貿易制裁、限制進口的方式。採取貿易壁疊調查,代表對岸貿易政策由消極轉為積極,在對台灣產品輸入敞開大門同時,也要求台灣對於大陸商品輸入,需打開大門,最終目的就是達到雙方貿易公平,由於台灣對於特定產業仍有保護性措施,成為對大陸商品的歧視,如何妥善溝通解決,至為重要。

自從「蔡麥會」後,兩岸緊張情勢急遽升高,繼圍台軍演之後,中國又祭出貿易壁疊調查,此擧將影響台灣貿易及經濟利益甚鉅,國內產業界憂心忡忡,苗豐強率團赴中溝通,究竟能發揮多大效果,尚在未定之天,更重要的是政府的兩岸政策,究竟要如何求同存異、促進了解,維護台灣利益,恐怕需要審慎考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