獲得去年柏林影展金熊獎的《桃子樹的最後豐收》,打破地域疆界,讓人由溫馨感人的家族故事,共感「汗滴禾下土」的農夫情懷。
片中濃厚的人情味和人與土地的深情連結,由銀幕滲透人心。導演巧妙地運用素人演員,表達歐洲農民與寓意良善的歐洲能源政策相牴觸的現況窘境,藉以反應時代心聲。
小女孩的童趣視角
《桃子樹的最後豐收》由一個小女孩天真的視角,去看原本三代和樂融融的桃樹果農家,面臨土地要被地主收回的巨變,一家人由崩解到和解的歷程。
影片一開始就是小女孩與雙胞胎的表弟坐在一輛破車上遊戲,但被突如其來的怪手破壞了美妙的童話。
來自西班牙加泰隆尼亞的女導演卡拉西蒙,在六歲時父母雙亡,被果農親戚接回去撫養長大的人生經歷,反應在片中對果農的生活描述寫實且生動的描述上,讓我們親炙西班牙的陽光與家族濃厚的感情。
人心不古 恩義兩拋
巧合的是,影片中和台灣原住民電影《哈勇家》一樣有著對「人心不古」的喟嘆,《哈勇家》的上一代人相信「一諾千金」,對於土地所有權根本不用白紙黑字立契定約,但到下一代就恩義兩拋,衍生難以平息的爭端。而《桃子樹的最後豐收》中一樣,老地主因感謝果農老爹對他有救命之恩,允諾土地可讓他們世代種桃,但老地主過世後,下一代見利忘義,說收回就要收回。
片中果農老爹多年來和小孫女都會採摘了上等的無花果送去東家,但如今無花果的甜蜜不敵金錢的誘惑,無情的挖土機是冷酷的回應。
家族為因應巨變而意見分歧,第二代果農兄妹相互指責,接著冷戰不來往,為得到父親肯定的第三代兒子,想用種大麻來解決農產賤售帶來的經濟問題,被爸爸發現給燒了,父子反目,一家人分崩離析,卻因媽媽的一記耳光,讓大家回到初心,重拾對彼此的愛和對土地的愛。曲折又溫馨的劇情,讓人覺得愛雖非萬能,卻總能支撐彼此面對黑暗的未來。
電影劇照(海鵬影業提供)
為農民溫柔發聲
卡拉西蒙也藉此片反應歐洲能源政策的缺失,為農民溫柔發聲。
為讓地球永續,歐盟在2021年協議通過「歐洲氣候法」,要達成2050年淨零碳排放的目標,並希望在2030年前讓碳排放比1990年至少降低55%,因此嚴格訂定碳排標準,使歐洲農牧業都深受此政策的影響。
西班牙農地的地主因農產品的售價不敷成本,永遠趕不上愈來愈貴的油電花費及通膨的速度,紛紛把農地變更去「種電」,安裝太陽能板發電,賣電以謀取高收益。
而自2022年春,俄烏戰火至今難息,俄國天然氣輸出貴了15倍,讓歐洲能源問題至為嚴重,為減少對俄依賴,歐洲各國也都正極力發展太陽能。
電影劇照(海鵬影業提供)
西班牙的太陽能可供全歐?
西班牙的陽光充足,發展太陽能有其優勢,特斯拉的執行長伊隆馬斯克曾在推特上說:只要在西班牙設置超大型太陽能電廠,就足供全歐洲用電。
西班牙為了能源犧牲了農民,果賤傷農,讓一輩子靠土地生活的果農們,在片尾開著大型拖拉機去城裡示威,集結連綿數里的驚人隊伍,把血汗辛苦裁植的水果傾倒在地,其心痛可見。
卡拉西蒙用果農家族故事來反應時代,是這部溫馨小品能夠得到柏林影展金熊獎的最大原因。溫柔發聲,卻更勝大聲疾呼有力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