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良談影〉大地震電影追追追

梁良 2023/02/13 15:41 點閱 2418 次
馮小剛導演的《唐山大地震》大陸票房高達6億6千萬人民幣,當年在台灣公映也難得的叫好叫座。(電影劇照)
馮小剛導演的《唐山大地震》大陸票房高達6億6千萬人民幣,當年在台灣公映也難得的叫好叫座。(電影劇照)

2月6日在土耳其南部接壤敘利亞邊境發生7.8級的强烈地震,至今不到一周,至少造成2萬8千人死亡,8萬多人受傷,災情已超過日本311的大海嘯,令人揪心的劫後餘生慘狀,比俄烏戰爭的戰場還要嚴重N倍!

西方災難片很驚悚

只要是發生過大地震的國家,幾乎都會拍攝相關的災難電影,因為那是國民難以忘懷的共同記憶。不過,東西方電影人的處理著眼點有些不同,西片因為拍片經費較充裕和特效技術較先進,主要會強調地震發生時的天崩地裂災難場面,用奇觀式的畫面震撼觀眾,劇情多是套路,在電影類型上是名副其實的「災難片」。

而東方國家製作的電影,為了節省特效預算,多是揚長避短,把天災場面只作重點式(甚至是示意式)展示後,還是回到這場地震對相關人等的影響的劇情上面,在電影類型上還可以說只是「文藝片」。

以下,拿近年來比較著名的幾部大地震電影對比說明一下:

用錢堆出來的視覺

近半個世紀前的推出的《大地震》(Earthquake,1974),是首次進入全球觀眾眼簾的好萊塢大型地震特效鉅片,堪稱「災難片」的鼻祖。本片以加州洛杉磯地震為藍本,描寫這個大都市在傾刻之間變成斷垣殘壁,原來煩惱於感情問題的建築工程師(卻爾登希斯頓飾),於空前的大地震發生時瞬間變成率領眾人逃難的大英雄。

本片在劇情上表現的人生百態並不足觀,但用錢堆出來的視覺效果甚為可觀,奧斯卡為此頒發一座「視覺效果特別成就獎」。同時,本片首創「超感身歷聲」(Sensurround Sound)的音響效果,使觀眾在劇院中有一種身歷其境的感受,是電影科技上的一大突破。

3D益增逼真感

40年後,同樣以加州為背景拍攝的《加州大地震》(San Andreas,2015)推出3D電影,增加場面的壯觀性和逼真感。劇情描述加州發生了9級的大地震,整個地區幾乎翻覆。

救援直昇機的飛行員(巨石強森飾)和他妻子合力搶救在舊金山念書的女兒,利用了人所能及的各種方式出生入死。同樣的,本片也只是提供給觀眾「奇觀盛宴」,劇情卻很單薄。

”AA”
《加州大地震》(電影劇照)

災難包裝的親情

歐洲影壇拍攝大地震的電影較少,但地處北歐的挪威曾也傾力製作了一部《芮氏9.6》(The Quake,2018),是2015年災難電影《驚天巨浪》(The Wave)的續集。

背景是發生在1904年的奧斯陸地震,但主戲換成現代的挪威首都奧斯陸。劇情描述一名地質學家與其妻子正在離婚,此時他發現同事在隧道進行研究期間死亡,推斷將會有大型地震襲擊首都。

他警告住在奧斯陸的家人不獲理會,但仍堅持在關鍵時刻回去搶救。本片的風格是以災難包裝親情,大地震僅以曲筆呈現,但有提醒人們對大地震提高警覺。

大陸片叫好也叫座

至於華語電影,最著名的當屬馮小剛導演的《唐山大地震》(2010)。此片改編自張翎的小說《餘震》,講述1976年發生的7.8級強震將唐山市在23秒之內變成廢墟。

影片的前半小時相當認真的重現這場大災難的發生狀況,後面的主戲是描寫一位母親在面對「兩個孩子只能救一個」的人性考驗下,無奈選擇「犧牲姐姐、救弟弟」而改變家人命運的倫理悲劇。

最後一家人在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時重逢,並且釋懷。本片是一部感人的文藝片,同時具備大地震場景的「噱頭」,大陸票房高達6億6千萬人民幣,當年在台灣公映也難得的叫好叫座。

台灣影人力有未逮

而台灣人都忘不了的「921大地震」,雖也在不少國片中或多或少提及過,但實在沒有經濟實力和技術能力正面處理這個題材。

真人真事改編的《老師,你會不會回來?》,算是一個直面大地震後師生該如何共同面對劫後餘生的勵志故事,深具製作誠意,也花了一點錢局部呈現災場慘狀,可惜格局還小了一點。本片上映兩週,台灣票房衝破了新台幣3千萬元,已經算不錯了。

”AA”
《老師,你會不會回來?》(電影劇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