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伯半島史》

醒報編輯 2023/01/09 20:32 點閱 2783 次

從伊斯蘭興起前、被詩人傳唱的古文明時期,到伊斯蘭興起、曾一度建立起帝國卻因重心轉移而淪為邊陲的中世紀,以及進入近代被殖民、保護與各區域逐漸崛起的獨立時期。

沙烏地阿拉伯紹德國王大學的阿拉伯語文學博士鄭慧慈以半島的地理環境為經,以時間演進為緯,交織成阿拉伯這部古老且浩瀚的歷史,內容深入淺出,運用大量的阿拉伯原始史料及半島各國歷史學者之作品,充分顯現作者長年在阿拉伯與伊斯蘭文化領域的耕耘。本書對任何對於阿拉伯半島有興趣的讀者而言,都是不容錯過的巨作!

鄭慧慈是臺灣首位於阿拉伯國家獲得阿拉伯語文學博士者,曾任政治大學阿拉伯語文學系教授、系主任以及外國語文學院院長,現為退休教授。

今日阿拉伯半島許多國家領袖家族崛起於納几德沙漠地區,絕大多數人民也來自沙漠部落,早年的生活型態都是貝都因式。儘管目前生活環境已經科技化,人們的性格與特質仍無法與貝都因脫鉤,許多都市居民仍然喜歡在野外擁有自己的電器化帳篷,放假時住在帳篷裡享受輕鬆的生活。

追尋水草移動

貝都因以沙漠為家,不停地遷徙。每一個部落有他們專屬的水源地,若雨水不足,他們會求助鄰近部落,許多部落因此傾向彼此結盟或簽約相互扶持。一旦水源用盡,他們必須再遷徙。阿拉伯半島最早的交通工具是龜速的驢子,估計在公元前十二世紀開始使用駱駝運輸,但他們飼養駱駝、飲用駱駝奶更早上千餘年。

駱駝協助貝都因在沙漠中移動自如,他們的遷徙分成兩種:典型的貝都因放牧駱駝,他們的集體移動通常是駱駝隊成群的遷移,路程可達數千公里。個別零星的移動則往往是為了尋找水草。

每次遷移都須做萬全的準備,凡飲食、衣物、寢具、求生工具等必須樣樣俱全,一旦疏忽,任何人都可能親身體驗浩瀚沙漠的無情。若遇乾旱期過長,導致椰棗樹及其他植物乾枯,除了要面對饑荒之外,還可能引發傳染病,另一種為放牧羊群的貝都因遷徙,羊群不比駱駝,無法長途跋涉,因此遷徙範圍頂多數百公里,通常他們會找尋有固定水源的地方停留,棲居地往往是可以灌溉、種植農作物的地區,有些貝都因因此轉牧為農,成為定居民。

駱駝奶的益處多

阿拉伯半島內地的飲食與靠海居民的飲食略有不同,內地人以食用小麥、米、肉、酸奶、椰棗為主;靠海居民則常吃海鮮,尤其以魚、蝦、肉和米飯為大宗。相對於城市人,一般貝都因生活困苦,久久才能吃一次肉,平日主要以奶酪及駱駝奶充飢,因此會保存糧食以便能安然度過饑荒。

駱駝奶的益處甚多,據稱可以用來治療糖尿病,防止醣類積存體內,增加免疫力。富裕的貝都因通常是部落首領,他們的飲食內容多以米飯搭配肉。駱駝是貝都因的物質依賴;而馬匹則是用來征戰,是他們的精神依賴。

貝都因不僅吃駱駝肉、喝駱駝奶、製作駱駝油脂、使用駱駝皮毛禦寒或製作器皿、用駱駝的糞便當燃料,他們更以駱駝尿洗頭髮和洗澡,在嚴寒的冬天會將雙手浸在駱駝尿裡取暖。

阿拉伯男性的穿著

早在伊斯蘭教興起以前,阿拉伯半島男性的穿著便是長衫、外袍、頭巾或纏頭巾。隨著時代演進,頭巾有許多款式,包含棉質四方形黑白相間格子花紋或純白的頭巾、有金邊刺繡的夏勒庫(shālkū) 白色頭巾,頭巾上面再戴上穆邑姆(mu`imm) 或頭箍。

不同部落的男人戴頭箍的方式各不相同。阿拉伯頭巾有很多作用,豔陽下可以免於曬傷,沙暴來時可以擋風沙,夜晚或冬天可以保暖,受傷時的繃帶、擔架布。男性平時穿著寬鬆的白色長袍,有助於風的循環,也可以折射豔陽。冬天他們會穿上黑色或栗色的毛料外袍。

從前男性並不一定會戴固定頭巾的小白帽(ṭāqīyah),後來人人都會在頭巾之下戴棉質的小白帽,有些還會戴駱駝毛製的小帽。他們也不像過去在頭巾上面再戴頭巾,而是戴頭箍。過去貝都因男女都不穿鞋,僅將棉布裹在腳上,現在貝都因腳上不只穿起駱駝皮或橡膠鞋,還搭配著駱駝毛織的襪子。

貝都因女性

貝都因女性的身材纖瘦,個性羞澀,聲音清亮悅耳。她們戴薄面紗,衣服寬鬆偏厚,在烈陽下不至於透光。手上和臉上常有刺青,喜歡佩戴耳環、項鍊,腳上戴有吊飾的腳環,身上塗抹丁香水。

即使是婚禮慶典上,他們也是穿一樣的衣服。從服裝的款式、質料和穿著方式可以看出是哪一個部落的人,彼此相鄰的部落,服裝相似度很高。各部落酋長的衣服會使用金邊或銀邊作裝飾,外袍較華麗,一眼便能看出來。

烏乃撒人

阿拉伯半島定居民以及貝都因都相當重視居住安全,若靠近別人或甚至自家的帳篷都要高聲道平安,以免驚嚇到親友或外人。即使認為屋內沒人也會大聲道平安,這是源自伊斯蘭禮教。

即便是二十一世紀的今日,阿拉伯半島的城市居民及貝都因多數仍歸屬於某部落。城市社會階層分成上階層的王公貴族、名人以及低階層的一般民眾,各有不同的稱謂。有些城市居民脫離部落很久,對部落的歸屬感很低;有些基於氣候因素無法生活,轉為務農或從商,但這些人對部落的歸屬感仍很強烈。定居民往往仍以部落名稱稱呼彼此,譬如稱對方是「烏乃撒人」(`Unayzah)等。

遊牧住房設備

他們脫離游牧生活,往往還是無法脫離過去傳統生活的危機意識,特別重視安全。因此,譬如歷史上納几德地區的城市會建築高聳的城牆,城牆上建築瞭望塔,以便監視周遭狀況,維護城市安全。

早年他們的房屋會使用泥土和小石頭,或用泥土混棕櫚葉建造,甚至為防盜賊而不開窗戶,僅在接近屋頂處保留很小的通風口,讓陽光能照進屋中。大多數房屋僅有一層,房間有大有小;若是兩層樓,下層往往是牲畜圈、工作房、儲糧倉等,有些房屋裡面甚至會挖水井。

今日城市居民住屋會建築高牆維護隱私與安全,經濟富裕者的住宅猶如應有盡有的皇宮。貝都因居住的羊毛帳篷則分為男人區和女人區,中間用女人製作的「格堤厄」(qāṭi`) 隔開。男人區會有男主人煮咖啡的器皿和簡單設備,是貝都因好客的表徵。(昀恬/輯)

《阿拉伯半島史》
作者:鄭慧慈 (阿拉伯語文學博士)
出版社:三民


其他書訊:
《現代破產法》
作者:鄭有為
出版社:元照出版

二○○八年四月施行的消費者債務清理條例以及之後的持續修正,象徵我國正式進入債務清理總體機制的現代化,破產法與公司法(公司重整)的相關改革進程亦將隨之而來。

國立中央大學產業經濟研究所專任副教授鄭有為現職國立中央大學管理學院企業重整/再生與破產法制研究中心主任,曾任國立中央大學產業經濟研究所所長
、日本早稻田大學比較法研究所訪問研究員、臺灣高等法院司法事務官專業課程講座等。

《以智慧看人生,幸福一直都在》
作者:周國平
出版社:大都會文化

哲學研究背景出身的作者長年筆耕不輟,以樸實淺顯的文字書寫卻富含哲理,不時分享尼采、蘇格拉底、伊比鳩魯等哲學大師的經典語錄,引領讀者進入哲學領域探索幸福的可能性,是一本兼具哲學深度與文學涵養的散文集。

周國平
當代著名學者、作家。1945年生於上海,1967年畢業於北京大學哲學系,1981年畢業於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哲學學系,現為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研究員。著有學術專著《尼采:在世紀的轉折點上》、《尼采與形而上學》等著作。

《不吃藥!不動刀!最強神級養身湯》
作者:藤井香江
出版社:高寶

女性過了40歲之後身體便開始出現明顯又惱人的變化,像是肚子周圍的脂肪、容易疲勞、畏寒、便秘、皮膚粗糙、容易過敏……以上看起來不是病卻又困擾著女性的症狀深深影響到日常生活的舒適度。這些問題其實都可以靠一碗湯來解決。

藤井香江輕鬆減重專家。以「靠食物的力量健康瘦」為理念,獨創喝「新鮮蔬果汁與湯品」輕鬆減重的方法。自己成功在半年內瘦二十公斤,並且維持二十年不復胖。「吃吃喝喝也能健康瘦下來,而且不復胖」的輕鬆減重法,獲得男女老少等廣大群眾的支持。本書嚴選五十道能夠解決怕冷、肥胖、老化等「女性煩惱」的湯品,每一道湯品都是十分鐘之內就能完成的簡單食譜。作者另著有《早晨蔬果汁減重》、《早晨蔬果汁X晚間湯品減重》等書,銷售類計超過37萬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