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經濟一葉知秋 企業、政府都應緊急因應

醒報編輯部 2022/12/20 13:14 點閱 2743 次

自行車龍頭巨大集團庫存炸鍋,驚爆延票,八家同類股受牽連,一葉知秋,全球經濟動盪不安,明年將更辛苦,台灣經濟出口導向,勢必受到不小衝擊,企業需勒緊腰帶,多備現金,降低存貨,政府也應積極刺激內需消費,增加公共支出,穩定物價及經濟發展。

升息步調應放慢

巨大在國內自行車產業中,居領導地位,產品深受歐美市場歡迎,營運尚且受到如此嚴重的衝擊,顯見歐美經濟快速下滑,民間消費力大減。如果連模範生都被迫延票,遑論其他企業,政府應重視全球經濟正面臨衰退危機,央行貨幣政策實不宜再緊縮,升息步調應放緩,以免影響貨幣供給,加深不景氣疑慮。

巨大存貨問題從去年第一季存貨182.9億元,但是到今年第三季暴增到374.9億元,達一倍之多,這是創1970年以來,最嚴重紀錄,跌破眾人眼鏡。新冠疫情前,巨大每股獲利最多是9元,疫情嚴重時,2020年每股獲利13.2元,2021年15.81元,今年前3季高達15.01元,股價最高曾達376.5元,每年稅後純益高達50億元以上,淨現金有132.18億元,財務狀況良好。

比較困擾的問題是,巨大流動負債達474.5億元,總負債579.16億元,自有資本率只有36.06%,應該原預料產品供不應求,增產備料所致,不料遇上市場景氣快速反轉,導致庫存壓力大增,負債比率偏高。但是以巨大目前手上現金,以及長期累積的信用,應該還是可以得到銀行團的支持,慢慢消化庫存,渡過難關。

台灣出口同受累

上市櫃自行車產業,包括美利達、愛地雅、拓凱、利奇、日馳、桂盟、明係,同樣面對庫存壓力。巨大庫存周轉天數是161.66天,在同行之間,還不算是最嚴重,甚至還有高達316.84天者,造成庫存嚴重,應是歐美經濟惡化情勢,其他行業同樣難免受創。

瑞士銀行最近發佈「2023年度展望:走出迷霧」指出,明年美國GDP成長將從今年的1.9%,下滑至明年的0.2%,企業獲利狀況平均成長為-4%,歐洲企業-10%,亞太地區企業在2至4%之間,這份報告只是諸多悲觀論者之一,其他類此見解研究報告,不知凡幾。

台灣當前面對不景氣壓力的產業,包括半導體、工具機、石化業、消費電子產品、面板⋯,直接造成今年11月出口僅361.3億美元,年減13.1%,連出口動能主要支柱「電子零組件」都撐不住,各類貨品外銷全盤皆墨,創2016年5月以來最慘紀錄。進口值同步降為327億美元,年減8.6%。進出口同時衰退,更證明年濟挑戰嚴峻。

控通膨、穩經濟為要

中華經濟研究院院長張傳章最近表示,他收集26家國內外主要經濟預測機構,預測台灣明年經濟成長率,僅二家認為「保3」,6家認為低於2%,18家認為在2%至3%之間,中經院最新預測是2.72%,經濟前景不樂觀。

值得政府注意的是,經濟成長率及GDP數據當然重要,但是通貨膨脹令人民更有切身之痛,一斤雞蛋或豬肉漲多少?麵包、衞生紙有沒有漲價?農、漁民產品能不能賣出去,賺一點辛苦錢,恐怕比冷冰冰的經濟數據,感受更深刻。

如何穩定物價,防止通膨惡化,並活絡內需產業,彌補外銷不足,並替農、漁民多開拓市場,彌補中國大陸禁止進口的損失,應為政府要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