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馬系列五之五1】參賽片國際化 金馬不限華語專場

胡幼鳳 / 前台北電影節總監、楊士琪紀念獎主委 2022/11/17 15:19 點閱 2131 次
馬來西亞華人導演劉國瑞在香港拍的《白日青春》入圍6項大獎。(電影劇照)
馬來西亞華人導演劉國瑞在香港拍的《白日青春》入圍6項大獎。(電影劇照)

看了金馬獎今年三十多部入圍片,總體印象是今年的參賽影片比往年國際化,首次有兩位外國演員入圍演技獎項。也有多部影片不以華語為主要語言,華人電影創作者接軌世界的觸角更廣了。

外籍演員入圍

73歲的韓國男星鄭東煥以《花路阿朱媽》中的善心老爹入圍男配角,10歲的巴基斯坦男童林諾以《智齒》中的小難民入圍最佳新人,雖然這兩個獎項,我都看好《一家子兒咕咕叫》中飾演流浪少年胡智強的爆發力,未來必是個演技派戲骨,他面對一老一小外籍演員有得拚。

另外,這次入圍的劇情片和紀錄片多部並非華語。

”AA”
《花路阿朱媽》(電影劇照)

難民話題熱門 眾聲吹哨

多部影片都觸及難民問題、移工困境,片中語言百花齊放,金馬獎一直號稱是全球華語片最大競賽的影展,參賽的影片雖然都是華人導演,但已非華語專場,可見創作者要溝通的觀眾,不再僅限於華人。

紀錄短片《一邊星星 一邊海浪》是來自馬來西亞的華人導演廖克發,以鏡頭瞄準馬來西亞沙巴洲一處水上村莊,依水而建的社區中,住了上百萬無國籍的人,他們沒有醫療、教育資源,孩子看不見未來,還常要潛水逃避馬國警察的突襲掃蕩。全片都是馬來話。

馬來西亞華人導演劉國瑞在香港拍的《白日青春》入圍6項大獎,以新舊香港移民的衝突與和解為題,探討香港歧視難民衍生的社會問題,片中三分之一使用巴基斯坦的烏爾都語。

《花路阿朱媽》是演新加坡的阿媽到韓國旅行被丟包,意外譜出黃昏戀,片中大約四分之一台詞是韓文。

外語接軌現實世界

導演蔡崇隆抨擊台灣社會對待外勞不人道,以人文關懷為出發點,追根究底的紀錄片《九槍》,引用遭警察槍擊致死的越南外勞阮國非的臉書文章拍攝,全片以越南語旁白串場,格外讓人感受到這些為生計遠渡重洋,卻枉死異鄉者的溫度與心跳。

劇情短片《有羽毛的東西》是旅居德國的大陸導演徐天琳,描述伊朗難民家庭移居德國,夫妻在異地開啟新生活的一日縮影,片中不是德語就是伊朗、阿富汗話。

以前金馬獎強調是全球華語片的競賽,語言其實限縮了接觸的對象,而現在世界各地華人創作者,運用當地生活、語言激發創作,延伸華語創作者觸角,更能與世界接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