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道細菌與新冠病毒面面觀》

醒報編輯 2022/11/06 19:00 點閱 2451 次

在世界各國諸多科學研究機構的努力之下,除了疫苗研發之外,更發現了其他輔助治療方案,其中最受矚目的便是腸道細菌對新冠病情發展的影響。腸道細菌早已被證實與免疫系統有直接關係,平衡和多樣化的腸道菌叢,乃是維護宿主免疫功能正常運作的關鍵一環。

本書網羅了自新冠疫情爆發後,這兩年來世界各國的權威醫學期刊中針對腸道菌群與新冠病毒的科研報告,從中篩選出精華,讓讀者們在看完本書之後,就能了解腸道菌群如何幫助人體減緩新冠病情。

我們雖已知新冠病毒可以感染胃腸道組織,但關於腸道細菌對病毒的易感性和感染程度的作用卻少有所悉。香港中文大學在美國《腸胃病學》月刊上發表的論文,即揭示了新冠肺炎患者住院期間的腸道菌群特徵,及其與疾病程度和糞便病毒載量的關聯性。

患者的胃腸道特徵

他們對照比較了15名確診感染並住院的新冠肺炎患者,以及6名社區感染性肺炎住院患者和15名健康人。研究結果發現:新冠肺炎患者在入院時和住院期間的糞便微生物群均有明顯變化,主要表現為條件致病菌增多,有益共生菌減少。糞便微生物群的改變和糞便中新冠病毒的含量,與新冠肺炎的嚴重程度有關。

即使在清除了新冠病毒和呼吸道症狀緩解後,耗竭的有益共生菌和腸道菌群失調仍然存在。上述即表明,個體的腸道微生物組結構或會影響宿主對病毒感染的敏感性和反應,也許改變腸道菌群的策略,就能降低疾病的嚴重程度,而有利於治療。

腸胃病患者重症率高

廣東中山大學在《刺肋針腸胃病學與肝臟學》期刊上撰寫了篇綜述文章,探討新冠病毒感染對消化道患者的影響。他們通過分析已經發表的病例相關論文後指出,新冠肺炎對已患有消化系統疾病者的管理尤其重要,合併症的存在和數量與病人較差的臨床結果相關,其中高血壓、糖尿病和冠心病是最常見的合併症。B型肝炎易導致新冠重症,在重症病例中,肝損傷比在輕度病例中更為普遍。

癌症的患者風險更高,炎症性腸病(IBD)患者也可能有較高的感染風險,建議慎用免疫抑制藥物,延緩手術及內視鏡檢查,並在手術前進行新冠感染檢測。該評論揭示了新冠病毒感染對消化道的影響,儘管尚未明確,但是具有消化道基礎疾病的患者,可能更易於感染新冠病毒,而且具有較高的重症風險。

急性後新冠綜合症

在部份新冠肺炎恢復期個體中,被稱為「長新冠」或「急性後新冠綜合症」的長期後遺症,今已越來越多地被報導,其表現堪稱是全身性的,而臨床最常見的症狀就是嚴重疲勞了。國際醫學權威雜誌《刺胳針》即稱,新冠長期症狀是現代醫學的頭號挑戰!

哈佛大學醫學院的神經科學家Michael表示:「病毒在身體內持續存在,並可能觸發免疫系統異常行為,或會導致長期新冠。」哥倫比亞大學醫學中心有項由1783名新冠病毒感染倖存者組成的前瞻性研究就表明,在749名響應者的調查問卷中,220名患者(29%)在六個月時自我報告了胃腸道症狀,包括腹瀉佔了10%、便秘佔11%、腹痛佔 9%、噁心和╱或嘔吐佔 7%以及胃灼熱 佔16%。

而《自然評論:腸胃病學和肝臟病學》期刊登了篇紐約州西奈山伊坎醫學院的研究指出,急性後新冠肺炎綜合症的發病機制包括:病毒抗原在胃腸道中的滯留、細胞因數水準增加、腸道菌群失調、胃腸道黏膜與血液的免疫細胞異常活化,以及自身免疫反應。

新冠與肥胖

眾所周知,肥胖與許多疾病的發生相關,典型的疾病與肥胖共存關係,即展現在包括糖尿病、高血壓和高血脂等的代謝綜合症上。如今,肥胖還是增加新冠肺炎重症的主要獨立風險因素呢!

在新冠肺炎大流行的早期,肥胖即被觀察到總是與疾病的嚴重程度呈正相關。血管緊張素轉化酶2(ACE2)在脂肪組織的表現,並不遜於腸道等上皮組織,新冠病毒感染會破壞脂肪細胞,脂肪酸的釋出輾轉到肺部後形成膜結構,造成了呼吸系統功能障礙,致而加重病情。

光看下列舉的研究數據,即知肥胖與新冠病毒雙方關係匪淺,不容小覷了!

各國研究肥胖數據

美國研究加護病房的二百六十五名新冠患者,發現年齡和身體質量指數(BMI)之間存在顯著的負相關,住院的年輕個體更可能是肥胖人士,性別且無差異。紐約大學的發文指出,BMI>35的六十歲以下嚴重肥胖的患者,感染新冠病毒入住加護病房的可能性,至少是健康BMI值患者的兩倍;BMI>40患者的死亡率,則是非肥胖感染者的三倍。

法國對124例新冠患者的研究,幾乎一半是肥胖或嚴重肥胖的人。在接受插管治療的85名患者中,近90%身體質量指數超過35,而BMI≥35與需要呼吸器的風險增加了6.36倍相關。中國大陸研究383名新冠患者發現,超重及肥胖分別與嚴重肺炎風險增加86%及142%關聯。

英國研究指出,與身體質量指數正常的人相比,指數在30~35之間者,因新冠死亡的風險高40%,而超過40的人風險則高90%。 德國與哈佛大學合作的研究指出,在24例華盛頓地區新冠重症患者中,超重和肥胖的有20位。在肥胖患者中,有高達85%的需要用呼吸器,最終有62%死亡。

腸道菌群是救星

英國《分子醫學趨勢》(Trends in Molecular Medicine)月刊上有篇美國哈佛等幾所頂尖大學教授署名的文章,他們認為在新冠肺炎的背景下研究腸道微生物組(Microbiome),可以加深世人理解當前的大流行,有利於未來應對,並促進大家對微生物組作為宿主免疫的基本組成部分和調節器的基本認識。

這些學者首先統合了兩年多來將腸道微生物組與新冠病毒聯繫起來的研究,並簡要評估一下腸道微生物組與宿主生理學之間的關聯,然後探討了腸道微生物組如何成為新冠肺炎風險的驅動因素,以及染病的不同結果。

改變感染易感性

總結列舉如下:不同新冠病毒感染及新冠肺炎患者的結局,表現出較大的個體差異。腸道菌群組成和功能與多種新冠肺炎嚴重結果的重要風險因素相關,包括宿主體內的炎症狀態、年齡和性別等。

腸道菌群可通過調節宿主的炎症狀態及內分泌功能,從而改變了新冠病毒感染的易感性。腸道菌群可藉誘導抗炎或抑炎細胞因數,或透過細菌產物例如脂多糖(簡稱LPS)等的進入血液循環,影響感染後的炎症反應。染病結果的顯著差異表明,個體宿主或人群的社會人口學或生物學因素可能會改變新冠病毒感染的過程。(昀恬/輯)

《腸道細菌與新冠病毒面面觀》
作者:姚紀高 (腸道細菌與健康講師)
出版社:文經社

其他書訊: 
《明天的我,你高攀不起──馬雲》
作者:徐博年(管理學院教授), 周雲煒(作者)
出版社:崧燁文化

1995年馬雲在偶然的機會下見識到網路的奇妙之處,從那一刻,馬雲決心發展網路事業,即使對網際網路一竅不通,和24位朋友暢談理想,在場只有一人支持他的計畫,就算如此仍充滿熱情持續前進,從一無所有到創立商業帝國,不懂網路卻締造出電子商務的奇蹟。

2003年,馬雲剛建立的淘寶網面對的是業界龍頭eBay 公司,他冷靜分析並打擊競爭者的劣勢,成功戰勝強大敵人,他說就像是鱷魚可以在江中打敗海中之王鯊魚,在競爭中應該有足夠的自信,知己知彼百戰百勝,即使被擊敗也要爬起來再次迎戰。

《一幅畫看世界》
作者:高畑勳(日本動畫電影導演)
出版社:木馬文化

本書為高畑勳在吉卜力動畫發行月刊《熱風》上所連載的觀畫筆記。自二○○三年起,他以一篇一畫作的形式,從東西方繪畫、雕塑洋洋灑灑談到二十世紀當代藝術與動畫藝術,他的文字如毫不設限的流水,引領讀者徜徉在視覺的愉悅之中。

被譽為天才動畫大師的他以「門外漢的視角」自詡,推薦讀者不妨「了解畫家的人生與思想並投射在作品上」。他漫談畫家的顛沛流離與生平軼事,同時透過名家間作品概念與創作手法的比較、引述藝術史家見解,解析名作傳世的祕密,並且延伸介紹同風格傑出之作及其流轉與收藏軌跡。

《貓咪是液體嗎?》
作者:五十嵐杏南(日英語的科普寫手)
出版社:三民

一年一度的搞笑諾貝爾獎頒獎典禮在哈佛大學的桑德斯劇場舉行了!一如既往,在一千兩百名觀眾所射出的紙飛機如天女散花般落滿整個舞臺後,真正的諾貝爾獎得主登場清掃滿地的紙飛機,典禮正式開始啦!

本書精選了40個獲頒搞笑諾貝爾獎的奇葩研究,帶你瞭解這些看起來好像古怪又無厘頭的研究主題背後,不為人知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