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不是教養書》

醒報編輯 2022/10/17 19:47 點閱 2299 次

你常對孩子有種恨鐵不成鋼的感慨嗎?你對於青春期孩子的執拗不知如何是好,也不知該如何跟他和平共處嗎?孩子還小時怕他跌倒受傷,長大又擔心他的學業與工作嗎?你知道跟孩子相處需要學習,跟孩子分離更要練習嗎?永康珮珊藉由自己的經驗分享跟孩子一起成長的酸甜苦辣!

這不是一本教養書,因為陪伴孩子長大的過程,往往我們才是那個被教育的人。

浪漫愛情電影裡,女生頭低低的貼到男生的懷裡,輕聲地說,「我有了。」男生欣喜若狂大喊,「我要當爸爸了!我要當爸爸了!」每次看到這種對白,我都想翻大白眼,「真的有男生那麼期待當爸爸嗎?驗孕棒兩條槓,男人臉上三條線吧!」我在心中默想著。

在幸福家庭的美滿劇本中,若硬要塞一個反派,這角色非爸爸莫屬,至少在我成長的過程中是如此認定。

沒有爸爸的我,學習當爸爸

我的父親是個愛很多的人,是的,當年除了愛我媽,也愛其他人的媽媽,所以我念國中的時候,媽媽就把爸爸放生了。

其實在更早期,土木系畢業的父親長年在海外工地賺美金,本來就聚少離多,所以當讀到朱志清寫的<父親的背影>,我一點感覺都沒有,後來才知道,其實朱志清跟爸爸的感情也不怎麼樣,甚至爸爸送他的畢業禮物「紫皮大衣」,朱志清收下轉手就拿去當掉,難怪他寫「父親的背影」,不寫「父親的正面」,可能父子面對面並非相看兩不厭,而是越看越討厭,這就是我成為父親前,對父親的印象,壓根不抱期待。

要不要生孩子?

婚前,我跟珮珊為了確認彼此的價值觀,各自寫了不少QA問卷,藉此互相身家調查並深入了解對方的想法觀念。

其中有一題,珮珊問我要不要生孩子?生幾個?我誠實作答,「沒有很想生。」珮珊立刻斬釘截鐵的說,「沒孩子,家庭就不完整,也就沒有結婚的必要。」為了盡快騙婚成功,我勉強同意,她竟然想加碼生四個,我聽到快昏過去,最後經過一番拉扯,決定兩個寶寶恰恰好。

不過有個但書,只要老二生下來健康無虞,我就立刻結紮,以免後患無窮。當下我們兩人達成共識,賀成交!我一月當新郎,同年十二月就當爸爸,再隔十四個月,老二也落地,新聞人快、狠、準!當了二寶爸,我更加確定,電影裡男主角大喊,「我要當爸爸了!我要當爸爸了。」應該是理解自己接下來的命運丕變,瘋了,才會用開心吶喊釋放心中的惶恐。

燃起當爸爸的醒悟

還記得親友川流不息來醫院看寶寶,我把女兒抱在懷裡展示,大家都誇讚好個慈父的模樣,其實我心虛又不安,眼睛看著襁褓中的女兒,心中上演好多小劇場:「從此,我要告別夜生活了?KTV歡唱、夜店微醺、兄弟派對……,這些曾經的熟悉都將離我遠去?沒了這些過往的熟悉,我還是我嗎?」我開始喃喃自語,「我當爸爸了,我當爸爸了……」家裡多了個成員,沒時間讓你適應,狀況就來了。

有天下班回家,進門後如往常將公事包丟地上,倒頭坐上沙發開電視,但不得了!竟然一屁股坐在女兒的臉上,珮珊當時把女兒包裹在包巾中放在沙發上,我完全沒留意,以為是個軟墊坐了上去,女兒嚎啕大哭,我嚇到臉色發白,深怕還軟軟的腦袋瓜被我坐歪了、鼻子被坐扁了,我難過自責並發誓,如果女兒以後鼻子不夠挺,我一定要負起全責維修到好,也意識到,從此以後任何一個舉動、想法、規劃、都必須對另一個生命負責,瞬間,我好像成熟了點。

潛移默化的轉變

頭一年,孩子跟小寵物沒兩樣,自由奔放的到處尿、流口水、啃家具……,對有潔癖的我來說,必須學習放下。

以前每周木地板打蠟,現在免了,以前餐桌必須亮晶晶,現在免了,心態的改變是在每天的日常中潛移默化,說不出緣由,但讓我心甘情願接受這一切的轉變。我想最大的關鍵是,我感覺被需要了,女兒開始學走路,搖搖擺擺、跌跌撞撞、張開雙手走過來,我自然必須張開雙手等著接她。

她拉著我一起玩躲貓貓,我自然就鑽進了床底下,每晚期待聽床頭故事,我自然地躺上床編故事,即便常講到一半就自己先睡著,孩子們還是聽得津津有味,然後自然而然,我就愛上了這一切,原來,這就是當了爸爸……有一天,我跟孩子坐在沙發上,父子女三個人都翹著腳,一邊挖鼻孔一邊看電視,珮珊在旁邊看了快崩潰,但果然是當過記者的,珮珊立刻拿出手機拍照存證,揚言若亂彈鼻屎,照片將在孩子的婚禮公開播放。

這就是當了爸爸

當你發現,有個人不論相貌的樣子、說話的態度,舉手投足跟你越來越像,是件妙不可言的事,人說愛美是人的天性,這背後的含意是,每個人多少都有點自戀的成分,若自戀的人性是肯定的,那看到自己的復刻版,一定也是愛的。

愛自己,你會吃好的、穿好的,盡量打理得光鮮亮麗,愛你的復刻版,你自然會想滿足他的需求,回過頭調整自己,原來這就是當了爸爸…。

真心喜歡當了爸爸

每個階段的孩子,對父親角色的需求不同,跟你告狀、要你接送、需要你肯定,需要你付錢,想跟你看電影、想跟你打球、想跟你訴苦,想跟你聊天……。單親家庭的我,成長過程應該也有這些需求,只是沒有父親在身邊,轉而朝其他面向獲得滿足。

從來,我不覺得自己是個會有父愛的人,但Sammi & Ethan小時候他們坐在我懷裡,一起吃冰棒、看卡通,長大後,跟我一起喝啤酒看NBA,滿足感、幸福感、讓我願意為他們做任何事。

如果女兒追加一句,「爸爸,真喜歡跟你一起、謝謝你讓我們很有安全感……」,那我應該會把銀行存摺跟圖章都準備好……。謝謝兩個孩子讓我學習並享受到父親這個角色所帶來的擔憂、憤怒、開心、驕傲……,這些情緒也讓我更能理解上帝的視角,是如何愛祂的子女跟期盼。世事難料,生孩子原是珮珊的期待,竟也成了我的圓滿,我喜歡當爸爸,真心喜歡當了爸爸。(昀恬/輯)

《這不是教養書》
作者:岑永康, 張珮珊(主播)
出版社:臺灣商務

其他書訊: 
《從一個沒有名字的病開始》

作者:何美鄉(內科傳染病科醫師)
出版社:商周出版
新興感染症的紀元已經降臨。任何新興疾病,都是從一個未知的疾病開始……跟人性一樣善變的病毒,疫苗研發趕不上變異株大浪來襲,混亂中人類起而行動,集體知識的累積讓世界免於滅頂,儘管災難的傷口沉痛,卻能為未來的美好指路。

疫情結束但病毒與感染症沒有消失,流行病學專家何美鄉揭開疫情報導不會告訴你的事、防疫免疫還沒說完的事,面對未知疾病的挑戰,人類從不放棄、不躺平!

《樹蔭的溫柔》

作者:阿蘭.柯爾本(國19世紀歷史的專家)
出版社:漫遊者文化
本書談論的不是植物學意義上的樹,而是樹對於人的文化意義。書中按照年代順序,羅列歷史上聆聽樹木祕密語言的人們,所被勾起的情感與悸動──從伊甸園的蘋果樹到奧維德、普魯斯特、雨果、梭羅和達爾文,每章依不同的情感主題書寫闡釋,勾勒出前所未有的樹木情感年表。

在這段豐富迷人的樹木感官之旅中,你會發現樹木的每一道弧線都是祈禱,每一片葉子都是一種聲音,回應我們體內的一個欲望;並從而理解到,人類是如何讓樹木成為我們亙古的知己,以及永恆神聖的生命導師。

《搬沙發的幾何學》

作者:馬克‧弗雷利(倫敦大學天文學及物理學一級榮譽學位)
出版社:日出出版
白醋為什麼能清潔?活性碳為什麼能除臭?烤出蓬鬆麵包跟氣壓很有關係?完美煞車交給牛頓定律?各種解決生活難題的方法與訣竅,例如完美包裝禮物、高效收納物品、去除各種異味、快速讓酒冷卻等等,背後都有著生物、化學、數學、力學、物理等科學原理。

本書以簡易的文字與插圖,介紹三十多種生活妙招的科學法則與實作方式,讓你除了懂得怎麼用,還能用得明明白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