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選後延兵役茲事體大 政府應拿出誠意溝通

醒報編輯部 2022/10/06 17:29 點閱 3104 次

中美對抗下,台灣要付出多大的代價?除了各種新武器的採購,從飛彈、多管火箭、潛艦到戰車,幾乎陸海空武器都要購買,但影響最劇烈的,卻是年輕人的兵役確定要延長了。

兵役從4個月延為一年

目前預測軍隊將擴編五萬人,可能在2024年開始實施,這樣重要的政策,國防部卻十分低調,還說確定時間在十二月,擺明就是要拖過11月的九合一大選,對選民跟役男都十分不公平。

政府訂政策要對全民負責,兵役從四個月延長到一年,幾乎已成定局。可想而知,對社會各層面都影響很大,政府有心要加強軍備國防,當然也得思考對社會民間的衝擊,兵役延長早就已經傳了將近一年,如果已經定案,就該在十一月大選前提出,讓民眾有機會對這個議題表示意見。

選後才改是何居心

如果大幅提高軍費跟役期已經勢所難免,役期時間的長短或是購買武器的金額多少,民眾當然有權表達意見,畢竟不論是出錢出人,都來自基層的民脂民膏。

年底九合一大選,主題是六都跟縣市長,或許有人認為地方選舉不該討論中央性的議題。問題是兵役跟納稅是不分哪一個縣市,每一個國民都得面對的大任。政府已確定改到十二月推出決策,時效上沒有差別,卻會影響民眾表態的權利。

講得直白一點,這個兵役議題絕對應該是選舉的重要議題之一,而不該是政府可以關起門來,逕自宣布延長而不用公眾討論。尤其國防部語帶曖昧的說,可能連過去已經服過兵役的人,都需要補足時間,這樣對於多少役男的人生規劃有重大的影響?

疏忽溝通失民心

近年政府有些政策飽受抨擊,不論是開放美牛、疫苗採購、電視台頻道更替、媒體執照取得或是論文造假,問題往往不在議題本身,而是在於事前的溝通不足,還有事後的危機處理不當。

這些爭議性的議題政府本來就知道社會各界會有疑義,卻為了搶快通過,疏忽掉跟社會溝通的程序,也因為缺少了誠意,讓社會各界疑慮、反彈更大,最後政府反而要花更多的精神氣力,重新跟社會取得共識,不但失去先機,更增加了很多額外的成本,顯得得不償失。

能夠盡快溝通

如今,台灣的國防處境,跳脫不了美國跟中國的對抗加劇。為了讓台灣成為反中的橋頭堡,美國不斷立法,希望台灣增加購買武器、延長役期,對於相關的經貿跟媒體政策,也常指手畫腳,希望台灣能夠盡力配合。

這種大國博弈的遊戲,如果台灣要跟,那花掉的成本肯定相當驚人,如果沒有全民的默契跟認同,可想而知會有多麼窒礙難行。蔡英文政府的執政時間至少到2024年,能夠盡快溝通,就該盡快溝通,才可讓民眾有更充分的時間討論,以免反噬民進黨大選選情。

拿出更多誠意

選舉是為了讓民意可以展現,對於政黨來說,或許只在意勝負。但兵役事關全民,尤其牽涉到台灣官方跟美國的談判空間,更影響未來兩岸的關係。茲事體大,希望政府能拿出更多誠意,讓民眾有更多機會討論,如果兵役議題也是選舉的關鍵議題,從得票率多少也能知道民意所好。

未來幾年,對於兩岸跟台美關係如何定調,其實都會有更好的參考意義,不然等到2024年,失去了兩年也是追不回的時間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