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鳥瞰〉台灣青年長期低薪怎麼解?

李沃牆 2022/08/21 14:19 點閱 2211 次
主計總處所公布的20至24歲青年失業率在今年6月為12.41%,已逾同時間整體失業率3.74%的3倍,這居高不下的現象已持續多年未見改善。(中央社)
主計總處所公布的20至24歲青年失業率在今年6月為12.41%,已逾同時間整體失業率3.74%的3倍,這居高不下的現象已持續多年未見改善。(中央社)

近日,有關台灣民眾赴柬埔寨打工受騙事件喧騰報章,尤其在政治人物及黑道介入後,更顯複雜,也愈滾愈大。持平而論,年輕人赴海外打工,除了體驗不同的生活,也有機會獲得較台灣優渥的待遇,甚至未來找到不錯的正職工作,一舉數得。因此,有不少人趨之若騖,不絕於途。

青年低薪高失業

但若一時誤入歧途或不小心涉險,也可能人財兩失,過去早已時有所聞。吾人以為,年輕人一窩蜂赴海外打工,某種程度也反映台灣青年長期高失業及低薪的現象,值得大家正視。

由主計總處所公布的20至24歲青年失業率在今年6月為12.41%,已逾同時間整體失業率3.74%的3倍,這居高不下的現象已持續多年未見改善。

再者,勞動部運用勞退提繳工資大數據分析,去年大學畢業生平均起薪為3萬元台幣,但仍有二成五的大學畢業生任全職工作的起薪相當於基本工資的2.4萬元台幣,只比多年前的22K多了2K。由於台灣長期低薪,加上青年謀職不易,許多年輕人因而選擇赴海外工作,尋求更優渥的薪水與工作發展前景,亦無可厚非。

大量海外就業未歸

2017年開始有完整統計的赴海外工作者就高達73萬6千人,占全部就業人口1,120萬的6.5%以上。其中,未滿30歲的年輕人竟有14萬7千人,占20%。唯近年受疫情影響而略減,2020年國人赴海外工作人數計50萬1千人,已較前1年減少23萬8千人。

其中,大專及以上程度者占比77.4%;工作地點仍以大陸最多,其次為東南亞地區,都跟過去幾年類似。令人憂心的是,當大量年輕族群移往海外就業,若長期未歸,對國家經濟發展應是弊多於利。

協助就業、創業

我們常說,「青年是社會的中堅,國家的棟樑」,政府如何協助青年就業創業,提升薪資水準實刻不容緩。筆者以為:

一.「投資青年就業方案」應有延續性:這方案顯示行政院規劃於2019-2022投入近95億元協助青年就業。管見以為,就業政策難一蹴可幾,相關單位除了定期檢視成效外,應考量政策的延續性,勿因政黨輪替或換主事者而喊停。

二.除了提升青年就業外,也要鼓勵青年創業,發揮創意。雖然創業成功不易,但只要提供充分的資源,包括創業所需資金、創業空間及相關的輔導措施、就業導師,應可提高成功機率。

補足學用落差

三.技職體系應發揮該有的特色,改善學用落差。眾所周知,德國「工匠精神」一直為世人所稱道。主要就是他們向來注重製造業人才的培養,其師徒制的技職教育體系為製造業源源不斷地輸送著高品質的人才。而台灣的技職教育早已變質,培養一堆碩博士,而不為企業適用,應速回歸教育初哀,落實分流教育。

四.至於青年低薪原因不一而足,上述的學用落差,不為企業適用即是其一。然當初廣設大學,台灣碩博士滿街跑,造成學歷貶值亦難辭其咎。無怪乎,企業拿博士當碩士用,碩士當大學生用,自然拉低薪資水準,也造成高學歷高失業率現象。

力促產業升級

五.台灣製造業過去一直以代工(OEM)為主,然代工毛利率低,企業獲利也不高,不可能給較優的薪資。雖然,已有很多中大型企業走向自主研發,提高毛利率及利潤,卻導致薪資高者恆高,低者恆低的M型現象。

因而,若要全面要改善薪資水準,終究還是要全面走向產業升級轉型、技術及附加價值的提升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