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壓榨的一代》揭露中產階級生活困境,在訪談過程中,作者發現有許多家庭無力負擔養育孩子的費用,即便是看似不用為錢煩惱的單身貴族,也為維持生活水平而苦惱。這些來自各行各業的受訪對象,有教授、律師、會計師、工程師、護理人員等等,他們曾以為「自己接受的職業訓練或個人背景,能確保過上舒適的中產階級生活」,事實卻不是如此。
教師不得不在放學後開Uber賺錢、機器人取代藥劑師、護理師等醫療工作者,高知識分子只能在大學兼任授課,永遠等不到正式教職。本書作者艾莉莎.奎特是非營利組織「經濟困難報告計畫」的執行主編,面對當前困局,奎特試圖從政策面、現實面,與心理面給出解決方案。
債務讓米雪兒.貝爾蒙特(Michelle Belmont)寢食難安。這種焦慮實在很難對別人說明,然而每當有人問起,她又像是得到救贖般感到解放。她希望能讓別人聽聽,自己到底是如何奮鬥,而債務又如何像幼童腦袋中那張牙舞爪的怪物,死命追趕,從超市一路到兒子的安親班,以及那小小的一房一廳公寓裡。
貸款吃人
就如同多數人的情況,一切從大學時期的學生貸款開始。米雪兒到父母的家鄉喬治亞州念大學,認為學歷能應允自己一個美好的未來。緊接著,她又因為攻讀圖書資訊學碩士學位而欠下更多學貸。沒過多久,她的兒子艾蒙誕生,而她和丈夫也因此累積超過兩萬美元的醫療帳單。
米雪兒的生產、住院費等等看似再平凡不過的事情,所伴隨而來的代價,讓夫婦兩人感到錯愕。生產後,她希望能在醫院多住幾天─畢竟,她可是花了超過五個小時的掙扎,才好不容易把這個體重高達四.九公斤的胖小子生下來。
「我以為保險能幫助我們勉強度過難關,」米雪兒對我說。「但我先生買的保險太便宜了,所以你能申請到的給付也有限。」緊接著,債務這頭巨獸開始成長。小艾蒙發高燒到三九.四度,他們不得不讓他住院接受治療。接著是連兩年的手術。餐桌上的帳單開始堆積成山。
債務不斷增長
一開始,米雪兒總是努力把帳單付清,害怕拖欠醫藥費可能影響兒子未來接受治療的機會。但漸漸地,那些信封她連拆都不想拆。信封上有著不同的顏色,上面那些宛若無聲控訴的文字,不是要求米雪兒立刻繳費,就是威脅預備採取何種法律行動。她心中浮現自己站在法庭上接受審判的樣子,費心解釋自己的帳戶為什麼擠不出一點錢來。儘管債務總額已經超過六位數,卻似乎沒有要停止增長的意思。
在孩子出生前,這對夫妻勤勤懇懇地過日子,「但在艾蒙出生後,事情開始失控。過去我們總是有錢吃飯,現在卻淪落至『我們該拿什麼買食物?』我開始用這張信用卡支付另一張信用卡的帳單。就算領到薪水,我還是擠不出該繳的房租。但是和周遭的人相比,我和先生的收入已經算是相當不錯的了,」米雪兒說。
被現實追趕的人
米雪兒想盡辦法讓自己留在中產階級。她希望培養自己擁有更穩固的職涯發展──成為一名圖資管理員,確立自己的未來。但這件事情的代價遠超過她的預期,而她變得更脆弱了。與此同時,壓迫也更緊了。
貝爾蒙特一家人住在明尼阿波利斯一間還不錯的公寓內,而她和丈夫每個月必須負擔一千三百美元的房租。對米雪兒來說,明尼阿波利斯這樣一個時髦的都市,在這裡,所謂的中西部現代食品、家具和紡織品變得愈來愈昂貴。在我第一次和她見面時,貝爾蒙特一家人的債務,看似永遠都還不清。「除非未來一件壞事都不會發生,」米雪兒說著說著,幾乎笑了出來。
中產生活品質下降
《被壓榨的一代》是一本由心理與社會經濟困境所構成的書。此處的壓榨,指的是來自於個人經濟、社會地位和自我投射的壓力。在書中登場的中產階級者,其地位的判定不僅僅是依據財富;還包含了出身背景、教育程度、志向、資產,當然還有家庭收入。
在美國,根據二○一六年五月所出版的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調查,所謂的中產階級為三口之家年收入在四萬兩千美元至十二萬五千美元(二○一四年)之間的工作族群,而中產階級家庭的數量,占了美國家庭數量的五一%。米雪兒.貝爾蒙特和她的家庭,就屬於中產階級家庭,而她們正承受到極大壓力。
許多中產階級家庭為了待在這個理應廣闊且多元化的生態圈裡,已經瀕臨崩潰且喘不過氣。那些未曾預料自己會淪落至這般境地的專業人士(如受過高等教育的律師、教授、老師、藥劑師等),在面對困境時,覺得自己就像是被一個不利於自身處境的體制所拋棄。他們對未來的期待在許多行業趨向自動化或機器人興起的威脅下(這些故事可在稍後的章節中讀到),顯得更加黯淡。
物價齊漲
根據《華盛頓郵報》(Washington Post)和米勒研究中心(Miller Center)的調查,六五%的美國人擔心無法支付帳單,而那些接受我採訪並坐在餐桌前焦慮地喃喃自語的父母親,證實了這項調查的真實性。
這些焦慮的部分成因在於和二十年前相比,現在的中產階級生活開銷成長了三成;事實上,在我們即將看到的某些故事中,日常生活開銷的金額,近乎是二十年前的兩倍。通往中產階級的門票─在公立大學接受四年教育的代價,自一九九六年以來,也近乎成長了兩倍。在這二十年中,醫療費用幾乎漲了一倍。
工時不穩、權益降低
儘管租金(更別提買房)並沒有如教育開銷和醫療費用水平那樣,出現如此駭人的成長,卻也變得更貴了。與此同時,工會和員工權益卻持續受到削弱,退休金和最低福利限制不斷下滑。
工時不穩定的情況變得愈來愈普遍,導致一直是眾多家庭經濟重擔的兒童照顧變得更難安排,代價也變得更為高昂,甚至進一步威脅家庭內部的和諧。而這樣的壓迫,也同樣構築在性別歧視上。
男女皆受害
本書許多故事的主角都是女性,這個現象並非巧合。儘管確實還有其他原因造成故事主角多為女性的情況,但最簡單的解釋就是:在職場裡,母親是一個非常不利的身分。而且根據統計,有孩子的女性其收入往往低於男性同事或沒有孩子的女性同事。
但父親也沒能逃脫這場苦難:如果他們企圖平衡工作與家庭的時間比重,在職場上往往會被冠上「懦弱」的刻板印象。而如果他們進入傳統上以女性為主體的職業(這也是當前就業成長的主要範圍),他們也會獲得女性「傳統上」的低薪。
小時候的志向
在我還很小的時候,職業志向這個詞等同於在每個一九七○年代的早晨,看著母親將分級藍皮書夾在腋下,蹬著腳下那雙高跟靴,「摳摳摳──」走去教書的模樣。而每一天,都結束在筋疲力竭的母親趕在托兒所休息前的最後一秒,接我回家並吃著義大利麵與肉丸的時光。
作為大學教授的父母親,努力工作,享有健康保險、應得的退休金和社會保險(Social Security)。在他們年輕的時候,工作機會充裕,都會區的房租也較為便宜。他們可以承擔對現在家庭而言可能過分沉重的額外開銷:從他們作為大學教授所賺得的薪水中,撥出一部分錢讓我去上溜冰課。
我被送去紐約市一所私立學校接受教育,全家人還會一起到海邊度長假,而我可以買一個蝴蝶形狀的風箏,在沙丘上採著野莓。
中產階級的想像
他們並不是特例。過去,「中產階級」意味的是擁有兩個孩子,並且能夠將孩子送去品質較高的公立學校─有時甚至是私立學校的經濟狀態。這同時意味著當舊鞋開始摩腳的時候,父母親可以替孩子買一雙Stride Rite 的褐色瑪莉珍皮鞋。此外,你們家可以擁有一間房子(儘管我們家沒有,但多數人確實會買房)。也許稱不上豪宅,但就是一幢附帶著車庫、外觀樸質的美式平房。
到了週末,你可以和家人共享天倫,有時還可以一起去「影城」看電影,或利用繳交的劇場會員費,欣賞一齣舞台劇。平時的工作日,總能在六點下班,因此全家能一起共進晚餐。除此之外,這更意味著你可以進行儲蓄,支付孩子們未來的大學學費。
消逝的中產階級
然而,對現在的美國中產階級家庭而言,這樣的生活餘裕變得愈來愈遙不可及。中產階級在各方面上皆瀕臨危機,而「中產階級」這個名詞背後所承載的美好意象已然消失。同時,這種弱化也導致自我形象的崩毀。
在二○○八年經濟危機之前,僅有四分之一的美國人,視自己為社會底層或中產階級底層。但即便是這些為生活所苦的人們,也認為自己的問題不過是暫時性的,不會持續太久。但在二○○八年的經濟衰退後,有四○%的美國人視自己為金字塔底層的人口。(儘管此場衰退的導因經常歸咎於金融風暴,但事實上也可以解釋成自雷根時代以後,數十年來社會階級分離與向下流動現象的爆發或累積所造成。)
自民意調查機構首度提出此一問題後,僅有低於一半的四四%(根據皮尤研究中心)受訪者,認為自己是中產階級。與此同時,富裕者(此處對富裕的評估是根據資產扣除債務後)和中產階級流眾有著截然不同的命運。(聿鎧/輯)
《被壓榨的一代》
作者:艾莉莎.奎特 (經濟困難報告計畫執行主編)
出版社:八旗文化
《金融詛咒》
作者:尼可拉斯‧謝森 (皇家國際事務學會副研究員)
出版社:商周出版
如果金融產業毫無限制的膨脹,會發生什麼事?尼可拉斯‧謝森在這本書中將告訴你,它將從創造財富的角色,搖身一變化做吸取財富的惡獸! 我們都曾聽說獅子山等非洲國家靠著開採「血鑽石」而獲得驚人的金流,但事實上這些國家真的因此而富裕了嗎?經過研究後發現,這些依靠鑽石出口為生的國家,其經濟成長狀況反而遠比開採前還要糟糕。
這種當一個國家過度倚靠某一產業資源造成的反向衰退稱之為「資源詛咒」,事實上當金融產業的成長超過了它的最適規格後,便會讓應該流入至「製造」財富的金流,轉而流入房地產等「吸收」財富的項目之中,並逐漸將國內的優秀人才吸納,使得其他產業逐步邁向死亡。
《薩提爾自我療癒之路》
作者:張天安 (臺灣薩提爾模式資深講師)
出版社:采實文化
深信「我不夠好」的人,不僅容易受傷,也容易傷到別人;反過來說,當一個人的內在從「我不夠好」提升到「我已經夠好」,就會發生奇蹟式的轉變。天安老師長期跟隨瑪莉亞.葛莫莉博士,學習薩提爾模式的理論與應用。二十多年的學習與工作坊經驗,讓他整合出一套教學心法與理解。他擅長運用薩提爾模式,在工作坊裡打造出個人化的體驗性情境,從一件小事切入,透過對話引導,讓你慢慢肯定自我價值,轉化負面信念、與過去和解,更擁有前進的力量。
書中不僅包含了天安老師學習薩提爾模式多年的理解、學習心得和教學精華,更完整收錄了薩提爾模式工作坊中常用的工具介紹及步驟,以及工作坊實際範例,帶你一步步檢視、調整及轉化每一個內在層面,戴上全新的濾鏡,重新看見自己的能力與資源。
《跟著救生員學水中自救》
作者:張景泓 (救生教育專家)
出版社:時報出版
臺灣四面環海,山谷溪流眾多且夏季炎熱,各種水上娛樂活動發展蓬勃。即使水資源如此豐富,政府也大力推動游泳教育,然而每到夏天,溺水意外總是頻傳,因溺水而身亡的人數,甚至曾經高居全球不分年齡層第三名。
這恐怕是因為,臺灣游泳教學的內容多停留在競技泳式,但在緊急時刻能救你一命的,卻不僅是會不會游泳。本書作者長年在海邊擔任救生員,亦熱衷於水上活動,他將依據自己的經驗,分享不同水域的安全觀念,教導讀者評估現場的環境安全,並且能有最基本的自救、自保能力。期待水域安全知識,能夠成為每個海島國民的必備常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