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醒報記者杜聿鎧綜合報導】不當稀土開發染黑河流,牛屍更漂浮其上!由於全球關鍵原料稀土不當開發,緬甸北部水域在礦石開採及浸出劑的汙染下無法飲用,歐盟針對「衝突礦產」(conflict minerals)管控的法規也選擇忽略不當稀土來源造成的環境、人權問題,導致緬甸民兵控制的北部森林礦區成為科技和綠能發展的祭品,現已有78家大廠供應鏈涉入其中。
78家大廠涉入
人權組織Global Witness表示,緬甸因萃取礦石而產生的有毒水池有2700多個,並分布在300多個不同區域,礦工與當地人都表示,浸出劑汙染了緬甸主要河流的支流,水不但不能喝,還會因為挖掘造成山崩。匿名的村民說,「到處都在開採稀土,喝水不再安全,也沒有什麼資源可以撫養孩子。」
《美聯社》指出,稀土是硬碟、手機、火車,包括風力發電機與電動汽車引擎等的關鍵金屬元素,也進入了通用、福斯、賓士、特斯拉與蘋果等78家大廠的產品供應鏈中。
這種稀土「成本」昂貴,不只在緬甸造成環境破壞、侵占土地,更是控制當地民兵的資金來源。針對緬甸稀土的問題,只有3成涉入的公司做出回應,表示會重視環境與人權,正在對稀土來源進行調查,但專家悲觀表示,通常這些公司沒有辦法確定稀土來源。
國際法規不管
專家表示,美國是電動汽車大國,監管稀土不當來源和推行補貼電動汽車所帶來的環保效益,在國會中是愈來愈敏感的話題。而歐盟2021年針對衝突礦產管控的法規也排除掉稀土,以致許多公司仍繼續依賴不當來源的稀土。礦產和金屬供應鏈管理負責人Thomas直言,「如果我們要照ESG的永續經營標準來監管稀土,7成產量都該斷鏈。」
國際能源署預估2040年時,全球稀土需求將激增3到7倍。不具名的中國貿易研究員指出,環保法規愈來愈嚴格,從外國進口稀土規避法規,導致從緬甸進口的稀土增加。這也讓緬甸成為中國稀土最大的單一來源,佔過半總量,成為稀土不當開發的原因之一。
民兵、軍方結盟
赴緬採稀土礦的郭姓技術員表示,「我只負責挖山來賣,其他不歸我管。」幾年前,緬甸只有兩、三個礦山,如今有數百個,他說「他們在談未來的世代,我們只看能不能賺錢」,他猜測不久緬甸的稀土將會耗盡。
根據Global Witness的錄音指出,一位與緬甸邊防軍結盟的民兵領導人曾對抗議侵佔和汙染用地的民眾表示,不管同不同意,開採就是會繼續,「否則我們不得不開槍。」該國軍方、民兵領導人與礦業公司尚無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