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素的世界〉古帝國對現代醫學的影響

劉公典 2022/07/19 12:58 點閱 2164 次

所羅門王說:「日光之下並無新事。」其實這一段話用在形容醫學發展也十分貼切。今天在醫學上,除了有更精密儀器的發明,然後據此找出新的醫學議題之外,在許多觀念的本質上與 2000~3000 年前的古埃及、古羅馬似乎並無多少差異。

古羅馬的處方簽

首先,象徵醫療的符號「Rx」至今仍然被用於處方簽的開頭。而這個符號源自公元前 2200 年古埃及「生命之家」治療的護身符中,有一種稱為「荷魯斯之眼」的護身符。

古帝國橫跨的區域十分遼闊,從古印度、古埃及、古希臘到古羅馬。在極不便利的古代交通、語言、文化隔閡上,會讓我們以為帝國之間的醫學發展是各自獨立,但事實證明並非如此。

七年制醫科

像在古印度被譽為『印度醫學之父』馬哈希·帕坦加利著有《阿育吠陀》,以藥草、推拿及瑜珈為主要的三種療法。即使到今天,在世界各地仍是讓許多人趨之若鶩的顯學之一。由於他們從公元前 400-500 年開始在「TakshShila」授課,吸引來自埃及、巴比倫、阿拉伯、中國和希臘等國的醫學生,堪稱是古文明第一所國際大學,也是第一所研究長達七年的醫學和外科「教學醫院」。

如今,七年的醫學教育,不管多麼先進的國家,仍然沿用。

古埃及醫學後來被希臘人採用,只是從魔法的概念轉變為哲學。在前希臘時期,疾病被認為是一種神聖的懲罰,治療會移交給祭司。這樣的觀念,在今日台灣民間宗教或民俗療法中也很常見。

一世紀醫生路加

早時的觀念認為醫生是無法在沒有「神聖上帝」的幫助下治愈病患,直到希波克拉底推動「實踐醫學」後,醫學才變成獨立於超自然、當代、倫理和專業。

羅馬醫學傳承自希臘。起初,羅馬對醫學的態度極度簡單和鄙視。當時任何人都可以在沒有任何理論知識和實踐經驗的情況下,自稱醫生並開設「診所」,這些「醫生」甚至不知道如何閱讀醫學文本。

然而從路加福音寫作的精準醫學用語,我們發現公元一世紀醫生路加曾經受過嚴謹的醫學與論文訓練,與當時一些自稱「醫生」的人明顯不同。

早期吸收式感染

在羅馬帝國初期,已知主要的疾病是呼吸道和胃腸道疾病。他們創立各種醫學學說,也已經發現吸入受感染的空氣會引起疾病,因此會將醫院蓋在空曠、通風良好的地方。

直到希臘醫生「阿斯克莱皮亞德斯(129/124 BC – 40 BC)」,羅馬人對於醫學才有重大轉變。阿斯克莱皮亞德斯認為疾病是情緒失衡的結果,因此主張提供心理平衡的「酒食灌腸」藥方,包括散步、音樂、節食、運動、熱療、冷水浴、飲酒。他也預見人體是由原子組成的觀念,是第一位將急性與慢性病分開的醫生。「飲酒」這一點,我們可以在保羅書信中看到。

醫學漸成高度科學

阿斯克莱皮亞德斯對醫學的重大貢獻是建立「方法學」,觀察病患症狀以決定適當治療。他讓醫學開始被認為是一項職業和高度重視科學的工作,並引起羅馬人甚至皇帝凱撒凱烏斯的極大興趣,頒布新法令授予羅馬醫生羅馬公民身份,並建立正規醫學院。後來奧古斯都進一步在帝國建立第一所軍事醫院「Valetudinaria」。

今天,我們有許多醫學觀念,包括酒食灌腸、身心平衡的養生與手術法、醫學制度,其實在古羅馬帝國時期便已經逐步建立和成形,並傳承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