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師深耕蒲隆地 余存仁:只要肯就能服事

簡嘉佑 2022/06/15 18:00 點閱 3185 次
牧師余存仁(左)與蒲隆地總統Pierre Nkurunziza(右)的合照。(余存仁牧師提供)
牧師余存仁(左)與蒲隆地總統Pierre Nkurunziza(右)的合照。(余存仁牧師提供)

【台灣醒報記者簡嘉佑台北報導】「太多人看見了需求,卻不願動一根指頭!」在美國總統祈禱餐會服事多年的牧師余存仁,在看到蒲隆地的朋友透過小額貸款與開辦學校等方式,幫助至少1萬個家庭脫離貧困後,也決心運用自己的人脈盡力協助,擔任政商與公益之間的橋樑,用愛來協助需要的國家。他表示,「不一定要有錢才能幫助人,只要肯,就能夠服事人。」

多次前往非洲各國

余存仁是旅居美國的台灣牧師,義務參與美國總統祈禱早餐會長達20年的時間,結識各國政商名流,自2016年開始,他四度帶領美國企業家文化交流訪問團前往非洲幾個國家,包括烏干達、盧安達、蒲隆地等地,尤其於蒲隆地舉行佈道會與公益活動,深受總統歡迎,還請他到官邸用餐。

他此次回來台灣,就是為了蒲隆地第一夫人的請求,協助當地大型醫院取得醫療器材。余存仁拿出第一夫人提出的清單照片,醫療器材林林總總共38項,小至手術工具、大至電子醫療器材。他說,希望可以洽詢國內醫院系統來取得這些醫療器材,提升蒲隆地的醫療品質。

非洲的需要很大

蒲隆地位於非洲東部,在剛果與盧安達之間,是世界上最貧窮的國家之一。余存仁表示,在世界銀行的資料裡面,該國是全世界倒數第三窮的國家,國民所得一天只有2美金。蒲隆地的官方語言法文、克倫地語,跟東非通用語言史瓦希利語,當地打招呼的口號就是「amahoro」,就是「平安」的意思。

他分享自己在首都三千人教堂佈道的經驗,更模擬當時舉高雙手高喊amahoro的狀況表示,當時台下的信眾都高舉雙手,呼喊amahoro,現場氣氛相當熱絡。他補了一句說,「這世界是需要平安的」。

從微貸銀行到技職學校

余存仁表示,蒲隆地重要的中央商場幾年前燒掉了,該市場是全國上下貨物的集散地,約佔全國GDP 的3成,但卻遲遲沒有重建。他最近一次去蒲隆地,就是帶韓國企業界的朋友去了解相關的狀況,也拜會了該國的央行總裁。

他指出,目前該國政府已要求當地12個商業銀行拿出資金重建商場,但還是需要國際資金的奧援。余存仁笑著表示,當地官員還跟他說,如果幫助他們促成這樁美事,「就發給我榮譽公民護照」。

此次行程中他也參與該國24小時的廣播節目,主題「be your own boss」。余存仁表示,因為該國失業率相當高,受教育的程度很低,所以相當鼓勵年輕人創業,而自己從2016年籌款為該國辦理技職學校,訓練包括水泥、木工、修理腳踏車,到烘焙等技能,讓年輕人可以獨立創業維生。而廣播節目是以克倫地語進行,所以他是用英文講,再由朋友直譯為該國官方語言。

貧民窟出身的英雄

話鋒一轉,余存仁分享「這位替他翻譯的朋友」克勞德的故事說,此人會講7國流利的語言,致力於銀行、教育與食品等產業,幫助許多國內民眾脫離貧困。而他卻出生於蒲隆地郊區的貧民窟,共有13個兄弟姊妹,他在17歲以前都餓肚子,一天只吃一餐,一餐只有三口飯,但他努力拿下法國公費留學的名額,到美國進修。


”AA”
牧師余存仁(左)與友人克勞德(右)的合照。(余存仁牧師提供)

上帝給克勞德一個呼召,讓他回到蒲隆地開創「微貸銀行」,提供小額貸款給許多貧窮的人,沒想到還錢率高達95%,雖然最近因為疫情降到92%,「但還是有賺錢啦」。余存仁強調,他在過去十幾年至少幫助1萬個家庭脫離貧困,致力於銀行、教育與食品等產業,每天供應5萬個兒童吃一頓飯。

而此次旅行中,克勞德曾帶余存仁去自己長大的地方,余存仁表示,因為那是丟棄垃圾的地方,惡臭薰天,非常髒亂。然而,他卻目睹,有垃圾車開進來傾倒垃圾時,甚至有許多村民去「撿寶」,盼能換得一餐溫飽。他說,該地區村民的水源就是河流的水,「髒到不行」,後來克勞德在該地挖了兩個井,讓村民可以洗手,改善公衛狀況。


”AA”
蒲隆地首都附近郊區的模樣,充斥著垃圾與惡臭。(余存仁牧師提供)

形成善的循環

而善良是會不斷傳遞的,余存仁表示,此次他也見到盧安達十大青年之一,該青年就是透過微貸銀行的計畫,協助蒲隆地與盧安達邊境的公共衛生,余存仁說,「到兩國邊界才知道,那邊是又髒又亂,蚊子蒼蠅滿天飛」,但該青年與當地市政府洽談,約定每一個禮拜固定一天回收垃圾,將垃圾進行再利用,城市環境變得相當整潔,是非常成功的例子。

余存仁引用聖經馬太福音的內容:「一個痲瘋病人前來拜他,說:『主啊,你若肯,你能使我潔淨。』 耶穌伸手摸他,說:『我肯,你潔淨了吧!』」余牧師強調,「問題不在於我們能不能做,而是肯不肯去做」,太多人不肯走出安逸窩,不肯動一根手指,背後的原因就是缺乏了憐憫人的心,缺少了愛心。

幫助他人很簡單

他說,一個人不一定要有錢才能幫助別人,當你肯的時候,就會去想辦法,像他自己就是擔任國際連結的角色,因為美國早餐祈禱會認識各國的政商高層,在有人需要幫忙的時候,他就先禱告,再想辦法去洽談,爭取經費。

洽談當然不是每次都成功,余存仁分享,當時與一對夫妻洽談,丈夫是猶太人,在討論過程中問了他一大堆問題,但最後還是沒有成功。但他說,「10個人中有5個人願意(提供協助)就夠了。」他說,太多人看到需求卻無動於衷,沒有人飢己飢的精神,背後可能就是缺乏了愛。

他強調「只要你有心,你肯,你就能幫助別人;不一定是金錢才是協助,更重要是你一顆願意的心,願意付出時間、精神與愛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