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免數據被追蹤 網還教你自主獲利

簡嘉佑 2022/06/08 14:29 點閱 3569 次
科技公司追蹤用戶數據,精準投放廣告來獲益,已成為民眾隱憂。(Photo on Flickr under C.C. License)
科技公司追蹤用戶數據,精準投放廣告來獲益,已成為民眾隱憂。(Photo on Flickr under C.C. License)

【台灣醒報記者簡嘉佑綜合報導】科技公司追蹤用戶數據,精準投放廣告來獲益,成為民眾隱憂!對此,加拿大公司Surf架設網站,繞過谷歌與臉書等網站,讓用戶自己將數據販賣給零售商,換取商品折扣或禮品卡;科技公司Waverly則開發應用程序,讓用戶透過偏好設定與文章回饋的方式進行閱讀,避免受限於谷歌或蘋果新聞的數據追蹤。

自己的數據自己賣

BBC》報導,每個人上網的數據都是相當寶貴的資料,谷歌、臉書透過追蹤這些數據,向用戶精準投放廣告,每年賺取數十億美元的收入。但最近一項研究指出,歐洲用戶在網路上的數據每天被使用376次;美國則高達747次,導致愈來愈多民眾擔憂自己的數據安全。

而加拿大科技公司Surf想出方法改善此狀況,它試著繞過谷歌、臉書等大型瀏覽器或社交平台,讓客戶自己直接將數據出售給零售品牌,而作為回報,客戶可以取得商店的折扣或禮品卡。迄今簽約的公司包括,The Body Shop、Crocs 和 Dyson等企業。

Surf表示,到目前為止,使用該服務的用戶總和已獲得超過 120 萬美元的折扣。同時,註冊Surf的用戶僅要求填寫年齡、性別和大致地址,且不是強制性的,為用戶保留隱密性。一名用戶指出,「所有科技公司都會收集我們的信息,但重點Surf的體驗更好。」

企業不該仰賴數據

另一家加拿大科技公司 Waverly則試圖讓網友擺脫谷歌與蘋果新聞的追蹤,讓民眾可以填寫「自己感興趣的主題」,人工智能會自動協助找尋相關文章。然而,該應用程序的用需要定期更改他們的偏好,並對文章發送反饋。

該公司創辦人布度因說,用戶還是需要付出努力,因為他們必須告訴應用程序他們感興趣的東西,但作為回報,他們不會被因為瀏覽數據被追蹤,而「被廣告困住」。

牛津大學人工智能倫理研究所副教授薇莉茲表示,社會應該激勵科技公司開發「不依賴於個人數據」的商業模式。但她也表示,目前與民眾生活息息相關的演算法都是由私營公司掌握,且缺乏政府監督與指導,強調「我不認為透明公開就能解決問題,政府應該有權利對演算法祭出管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