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醒報記者簡嘉佑綜合報導】保全國內糧食量能,亞洲多國開始禁止食品出口!國際食品價格飛漲,各國開始祭出食品出口禁令,如馬來西亞禁止雞肉出口;印度在熱浪襲擊後,限制主要糧食作物輸出等。專家更指出,國際恐怕已經掀起「食物民族主義」的浪潮;但有學者認為,單一國家難以達成百分百的糧食自給,出口限制只是暫時的。
俄烏戰爭重創糧價
《BBC》報導,俄烏戰爭爆發加上嚴重的氣候變遷,形成了數十年來最嚴重的糧食危機,各國糧價都出現飆升的狀況。馬來西亞總理雅科布23日表示,將停止每個月高達360萬隻雞的出口,直到國內價格與生產狀況穩定,強調「政府的首要任務是自己的人民」。
《衛報》報導,世界銀行近期才警告,創紀錄的食品價格可能導致數億人陷入貧困與營養不良的困境。烏克蘭的小麥產量在戰爭爆發後急遽下降,該國政府也向呼籲,國際應創造一條「安全通道」,讓滯留於烏克蘭的糧食可以順利出口。
各國禁止食品出口
國際食品供應商原本料想以印度糧食來填補俄烏戰爭的缺口,沒想到卻遇上數十年來創紀錄的熱浪襲擊印度,該國隨即宣布禁止出口主要糧食作物,導致國際小麥價格再度攀升。
最近,幾週棕櫚油價格也不斷飆升,肇因於印尼近期為了降低當地食用油的價格,停止相關產品出口三週。而該國正是從加工食品到肥皂等各種原料的最大生產國。
掀起食品民族主義?
公共政策學者阿克特指出,上述禁止出口的案例,都是「食品民族主義」的範例,指出政府施加這樣的出口限制,是因為他們認為必須「首先保護他們的公民」。
然而,新加坡理工大學教授陳威廉則認為,「出口限制只是暫時的」,並不是成熟的食品民族主義。他說,已經有許多國家在頒布食品出口禁令後,但後來也解除了限制,強調「國際上的食物仍然是互相依存的供應鏈,沒有一個國家真正靠自己達到糧食自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