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理血淚醫護 指揮中心加把勁

蔡孟峰 2022/05/23 15:16 點閱 2017 次

不論是指揮中心說的篩檢站,還是臺北市長柯文哲說的防疫急門診,一再加開仍然都擠爆了快篩陽性等候PCR的確診病患,原先分科分診的醫療照護人力,幾乎都要全副「武裝」排班支援。

陪病者的悲哀

目前在各家醫院內,除染疫以外的其他病患已經無法獲得妥善醫護,醫療量能實際早已吃緊,第一線醫護的血淚絕非指揮中心說得如此輕鬆。

以署立醫院和台北市聯醫為例,非染疫病患有緊急手術需求,病患與陪病家屬入院先PCR,手術後就幾乎沒有醫生巡房,按下對講不見得會有護理師回應,陪病家屬不得離開病房,相當無助,護理站用拉門與病房區隔離,同樓層空出許多病床,一旦有醫護人員快篩確診,病患及家屬也必須再做PCR然後形同隔離,這是從4月底以來的真實而且普遍的現象。

5月17日起的新規定,密切接觸者已接種3劑疫苗可以選擇「0+7」,但一旦有同樓層、同班次的護理師確診,幾乎都必須在互相監督之下快篩,確診後仍然必須繼續執勤,陰性更要正常上班,並排班支援篩檢站,醫護如此的血淚,也早就無法實施真正的「護病比」,只能是誰沒確診就幫忙而已,實際上已經無法做到「專責」。

放寬護病比的問題多

指揮中心日前放寬「護病比」引起基層醫護反彈,完全是沒有實際了解各醫療院所現況的決定,如果由原來的1:5調整至1:9,甚至區域醫院1:12、地區醫院1:15,最後先病倒的可能就是醫護人員,而且去年5月同期疫情另一波高峰,也並未實施如此規定,甚至指揮官陳時中還用加發津貼給一線醫護人員的方式要大家一起撐下去,被許多醫護認為完全未認清事實。

目前指揮中心的策略是將醫療資源用於染疫重症或新冠之外的其他疾病治療,但事實上指揮中心完全沒有看到醫療第一線醫療量能緊繃的真實情況,有再多的防護裝備和治療藥物,也抵不過許多醫護已經陷入無奈又無力的血淚警示,這是指揮中心眼下最應該正視的問題所在。

重視醫護身心

許多醫護本身雖然是天職或使命,投入這場抗疫大作戰,但是經歷2年半來的奮鬥,醫護也是常人,再堅強也會兵疲馬困,再不怕也會擔憂離開醫院以後會傳染給至親朋友,他們的心理狀態更應該受到重視。

指揮中心和各縣市衛生局因應染疫人數急遽增加,加開篩檢站與防疫急門診自是無可厚非,但也應該顧及醫護的人力和心理狀態,倘若領導者無法體恤第一線醫護,讓他們無法推託卸責,處在染疫邊緣持續工作,只會降低醫療品質,拖垮整個醫療體系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