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慢性病史者預知死亡?

邱文福 2022/05/17 14:58 點閱 1937 次

近來由於疫情升高,死亡案例創下兩年多來的驚人數字,其中佔比最高的死因就是「有慢性病史」,包括:癌症、心臟疾病、肺炎、腦血管疾病、糖尿病、慢性下呼吸道疾病、高血壓性疾病、腎炎腎病症候群及腎病變、慢性肝病及肝硬化等。

慢性病染疫危機

指揮官陳時中日前一次記者會表示,當天中症是0.21%,重症有增加12名,有4名從中症轉來,本來死亡54人,加上當天的12名,總共死亡的個案當時是66名,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進一步說明,12例死亡個案中,屬於慢性病史者,年齡介於60多歲到90多歲,這樣的說明讓人感覺十分「冷血」,好像慢性病者染疫就該死,而非建議慢性病者及其家人如何遠離染疫危機?

而台灣現下有上述「慢性病史」者究竟有多少人?而不知道自己患有慢性病的又有多少?疫情發生以來這兩年半,全民健康狀態為何?慢性病不限年齡高低,注射疫苗前,是否應該先對自己身體健康有「清楚」認知?政府對這類有慢性病史的人,可否加強保護?還是在報告疫情死亡數字時,讓民眾誤以為有慢性病者死不足奇?

早發現、早治療

筆者有幸在十多年前,參加一次里民活動中提供的免費血液檢查,事後竟被告知糖化血色素高達8.4(正常值是7.0以下),後來陪同內人糖尿病回診時問了醫師,醫師當下嚴正告知,那個數字就代表已經是準糖尿病患了,我說為何日常生活毫無感覺?醫師告知,等有感覺時,可能是救護車送急診了。

慢性病常具備4大特徵:長期疾病症狀持續3個月以上、不會自行痊癒、多數屬於非傳染性卻又容易引起併發症、病徵多樣沒有明確的單一病因。根據2016年的統計,全球有4,100萬人因慢性病喪命,佔總死亡人數71%,因此慢性病對人類健康造成的威脅被高度重視。

醫界人士告誡個人從生活作息開始預防,例如:養成運動習慣、規律生活、均衡飲食(少油、少鹽、多纖維)、避免菸酒、定期回診服藥、正確服用藥物並調適壓力等。政府更應該趁此關鍵疫情時刻,積極關懷慢性病患者,而非予人「染疫而死不稀奇」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