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建之手》

醒報編輯 2022/04/26 19:23 點閱 2345 次

說到整形外科,多數人都會直接聯想到專為貴婦、大牌藝人等消費頂端的客群所提供的高價醫美整形,但實際上整外主要是修復先天缺陷與重建創傷。在外科路上總是抱持滿腔熱血的朱醫師,要以多年從醫經驗分享各種整形外科故事,這當中有暴走荒唐、有哭笑不得、有傷觸及心,最後醫師感觸地說:比起醜陋的缺陷,最恐怖的還是人心。

仍迷信舊觀念

長庚顱顏中心是台灣最重要的顱顏醫療重鎮,更是世界著名的唇顎裂照護中心。主要服務唇腭裂、小耳症、半邊小臉症、神經纖維瘤及骨纖維異常增殖等等先天、後天顱顏疾患病例,至今已三十餘年。在新冠病毒爆發之前,每年我的師長們,都會遠赴海外,進行義診等人道援助,亦培養數百位來自世界各地的外科醫師、齒顎矯正醫師、語言老師等專業醫療人士。

台灣至今很多老一輩的人,對於唇顎裂等顱顏先天疾患,依然抱持有迷信和傳統的舊觀念,例如相信唇顎裂的成因是由於母親在懷孕期間拿剪刀、釘釘子、搬家、移動櫥櫃等等因素造成。

成爲「有牌」醫師的辛勞

這是幾年前的某天,當時,我還只是整形外科第五年住院醫師。在我的年代,要得到一張整形外科醫師執照,需要經過重重修行,其艱難程度跟目蓮救母差不多了。高中畢業後,七年的醫學系洗禮,一年的不分科住院醫師訓練、兩年大外科訓練、四年整形外科專科醫師訓練,加起來總共十四年的光陰。

訓練完成後,還必須通過整形外科專科醫師證照考試,才能夠成為一個「有牌」的整形外科醫師。每年完成這段「修煉」的人,全台灣只不過二十來個左右,可謂鳳毛麟角。

與寶寶的初次見面

「這是寶寶的病例,麻煩您了。對了,他是日台混血唷!」小蓉提醒我道。拿著病歷,我走到病房前,敲敲門,來應門的,是一個慈祥的老年女性。

「五、十、嵐、光、晴。」我一個字一個字小心翼翼地唸著。這是寶寶的名字,帥氣!「光」的日文發音唸起來像是「ko」的長音,「晴」的發音是「sei」。「叫他『扣將』就可以了!」媽媽微笑道,嘴裡一直不斷唸著「扣將、扣將」。叫得寶寶開心地嘻嘻笑,雙手不斷向媽媽揮舞著。

修補的最佳時機

「扣將來,給阿姨看一下!」我慢慢走近,請媽媽和外婆抓住扣將的頭,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拿起手電筒和壓舌板,檢查了一下嘴唇和上顎。他是個左側不完全唇顎裂。這次入院剛好九個月大,為修補顎裂的最佳時機。扣將被壓舌板弄得不舒服,哇哇大哭起來。媽媽和外婆忙著安撫。

「扣將最近有沒有發燒或那裡不舒服?」我發現他的鼻涕有些黏稠。「好像有點感冒,一直流鼻涕,還有輕微咳嗽。」媽媽說。

雙方都爲難

「如果有上呼吸道症狀的話,開完顎裂會加重痰液和鼻涕的分泌,呼吸道會更加不通暢,是否考慮下次再來開刀呢?」我擔憂地說。

「可是,如果明天不開刀的話,過幾周,全家就要跟著扣將的爸爸回日本了,現在是扣將在台灣開刀的最好時機,再等下去,就沒有機會了。」媽媽無奈地說。

離開病房,我和主治醫師以電話報告扣將的病情,以及家人的請求。「明天看看情況吧。通知麻醉科醫師!」主治醫師說。「那麼今天還是幫扣將術前準備囉!」我反覆確認。「準備吧!」主治醫師說。「是!」我應道。

醫學要因地制宜

「外國人和我們就是不一樣,你看高加索白人,怎麼隨便切、隨便縫,疤痕都看起來不明顯,我們亞洲人要是這樣做,早就沒戲唱了,但也因此才會有這麼多改良的做法。」主治醫師感嘆說。「真的,由於人種體質不同,醫學真的必須因地制宜才行。」我附和著。

「之前有別的醫療團隊挑戰我們說,為什麼要把手術方法弄得這麼複雜,結果可能只比以前進步一點點?育瑩,你知道為什麼嗎?」主治醫師一邊縫合著軟顎的傷口,一邊問著。他頭戴著直角放大鏡,為的是讓脖子不需要彎曲低頭,得以有更清楚術野,但這動作就成了所有整形外科醫師的職業病——頸椎退化。

他們值得一張正常的臉

「嗯……我想想,因為整形外科醫師,就是要專注完美,近乎苛求嗎?」天啊,這汽車廣告詞真好用!

「因為唇顎裂的孩子,他們值得一張正常的臉呀!」語畢,主治醫師剛好帥氣地剪斷最後一根縫線。手術結束,時間耗費不多,約莫一個鐘頭的光景。我將熟練地將術後醫囑完成,陪著麻醉科醫師將扣將催醒,直到拔管確認安全後才離去。

擔心的事還是發生了

晚上九點十六分。正當我貴妃剛出浴,公務機忽然鈴聲大作。「朱醫師,快點,今天開完顎裂的那個孩子,呼吸有問題,血氧濃度一直再下掉!」電話那頭,傳來護理師心急的催促聲。

來不及管頭髮還有五分濕,我立刻外套一披,路邊招攬了一部計程車,狂奔至醫院。衝進病房,我看了一下鐘,離出門那刻約莫過了十五分。所有值班的醫療團隊,都圍在扣將身旁。口鼻分泌物已經被吸引乾淨,氧氣流量也已調整。我抬頭看了血氧濃度顯示96%,差強人意的數字。

「我想,應該還不到要重新置放氣管內管的情況。」麻醉科醫師道。「看起來狀況有改善!」年輕住院醫師學弟附和著說。「還是在鼻子放個nasal airway吧!」我擔憂地說。

寶寶出院了

置放完後十分鐘,呼吸逐漸平穩,血氧濃度回到99%。扣將累得呼呼大睡。匆匆趕到的家屬,已經嚇傻的媽媽和外婆,此時驚魂已定,開始默默地在一旁流淚。醫療這事兒,永遠不該心存僥倖,否則欲速則不達,運氣差時,可能連孩子的命都賠上。

四天後的早上,扣將終於要出院囉!他呼吸順暢,鼻管已經在昨天移除,臉上又恢復了活潑的笑容,正和媽媽一同坐在床上玩耍著。

「扣將,今天要回家囉!」我笑逗著他。這幾天來,他已經很熟悉我的聲音了。「來,說謝謝醫生阿姨的照顧。」媽媽抓著扣將的手,指著我的方向。扣將看了媽媽一眼,一臉疑惑地流著口水。當然,他才九個月大,一個字都還不會說。

眼底骨折病患

「七十歲男性,有高血壓、糖尿病和高血脂的病史,這次因為在田裡工作暈倒,導致右邊的眼底骨折,從地區醫院轉診過來,希望會診我們科來做眼底重建。目前眼睛很腫,眼球轉動有些限制,視力沒有明顯下降。生命徵象也穩定,沒有合併腦部出血。」小師妹在電話裡幹練地向我報告著會診。

「如果沒有其他的問題,就安排住院開刀吧!這個月的眼底骨折怎麼這麼多呀!」我在電話那一頭輕鬆地回應著。「好的,學姊,再麻煩妳收留囉!」小師妹的聲音清亮悅耳。「沒問題,我再研究一下!」我瀟灑地回應著。

骨折仿佛地板塌陷

「人的眼眶,宛如一個房子,上面有天花板,下面有地板,內側有一道牆,外側也有一道牆。而靈魂之窗: 眼睛,它老兄就每天住在這房裡轉呀轉地,帶領我們將視野向四面八方拓展。眼底一旦骨折,就彷彿房子地板塌陷一般,眼球老兄將掉入地下室的空腔裡,而這空腔就是所謂的:鼻竇。

治療的概念很簡單,既然『地板塌陷』,就再重新搭建一個新的地板,把眼球重新托起,讓它在房子內繼續安穩無虞地轉動,而這個地板的材質,一般是採用鈦金屬合金的骨板。這骨板被設計成網狀,以模擬另外在重鋪設地板前,必須將所有掉入鼻竇地下室的脂肪、轉動眼部的肌肉等軟組織用器械『撈』回眼眶裡,才能確保新放入的骨板不會箝制住眼球的轉動。」我試著用淺白的方式說明,希望婦人可以明白。

開刀有風險

「如果不開刀的話,會怎麼樣?」她緊問道。
「如果不開刀的話,眼睛左右兩邊會不一樣高低,看東西也會一直持續有兩個影子,醫學上我們稱為:複視。」我解釋道。「那開刀會有什麼風險?」她看著傷患腫得如熊貓一般的眼睛,語氣似乎稍微平緩一些。

「大概最大的風險,還是來自麻醉的部分,由於他有三高的情形,血糖、血壓一直控制不穩定,腎臟功能不佳,麻醉科醫師在手術前麻醉評估時,會檢視風險。至於手術本身,可能會眼瞼外翻、上臉部皮膚麻木、持續性複視、極少數人可能造成視力下降。」雖然聽起來有些驚悚,但我必須誠實以告。

手術過程順利

「哎呀,等等,吸血小心點,不要用力戳下去,視神經很脆弱,一旦傷到,視力就可能受損了。」我叮嚀道。「是,我輕一點!」小凱謹慎回應。

手術相當順利,出血量控制得當,步驟流暢,骨板置放妥善,我和黑澤君安心地將傷口縫合,宣告手術結束。小凱和螃蟹將手術布單撤下,我則伸了個懶腰,在電腦前坐下,打起手術報告。

突如其來的意外

麻醉科團隊慢慢待麻醉藥物濃度退去,隨即催醒病患,並將支持呼吸道的氣管內管拔除。麻醉醫師阿助、我、小凱三人如釋重負。

正當我們愉悅地研究著晚餐該吃什麼的時候,忽然聽到麻醉科護士大驚一聲:「大家快來幫忙!病人血氧在下掉!」眼看病人忽然躁動起來,喉嚨發出尖銳刺耳的呼吸聲,監視器上的血氧指數不斷下滑,九十……八十……七十……

分秒必爭的救贖

阿助本要離去,聽到那令人驚悚的呼吸,立刻回頭將氧氣罩壓在病人臉上,急下醫囑道:「快,打5cc propofol!他喉頭痙攣,我們要重新插管!」

這是一種最常用的靜脈麻醉劑,因為藥劑呈現美麗的乳白色,又被戲稱為「牛奶針」。注入靜脈後,幾秒鐘的光景就會讓人睡得不省人事。相傳,流行天王「麥可傑克森」就是使用這個藥物過量而死亡。

「先扣著氧氣罩,把血氧濃度拉起來!」阿助道。麻醉團隊於是輪流壓著氧氣罩和氧氣袋,螢幕上的數值亦逐漸攀升,七十五……八十……九十……九十五……
(小凡/輯)

《重建之手》
作者:朱育瑩 (外傷整形外科醫師)
出版社:台灣東販

其他書訊:

《選擇,不只是選擇》
作者:艾瑞克・J・強森
出版社:先覺

決策領域頂尖權威強森,揭開你我的選擇是如何「被設計」出來的。看懂「選項」如何運作,能讓艱難的取捨變得容易,使你溝通更精準、家庭更和諧,工作與人際關係更有效率!

強森在本書中借鏡自己的研究與決策領域的最新發現,以生動十足的案例,讓人看清選項的設計師如何巧妙運用「選擇架構」,改變呈現在你眼前的資訊、從記憶中回想起來的事,引導你做出他們期待的選擇!

《百年街屋》
作者:李東明
出版社:出色文化

迪化街街屋建築是如何形成的?它們有什麼歷史過程?又分布在哪裡?藉由實地調查加以解釋表明,並針對每一種街屋樣式的變遷過程,以及形成的背景加以分析,更進一步將街屋建築的保存所產生之問題加以探討。

迪化街位在台北市的中心地帶,自清代開港以來,歷經日治時期、國民政府播遷來台,都是台北、台灣的經濟中心地,可說是台灣建築史的縮影。透過認識迪化街街屋,以全新的視點來看待歷史性的街屋建築,或許能對文化資產的保存再生提供另一種思維。再次走訪這條你熟悉又陌生的街道,看見迪化街一磚一瓦的建築故事!

《擁抱你的內在家庭》
作者:留佩萱
出版社:三采

人,真的很複雜。你可能被傷害過,也曾傷害過別人;渴望有歸屬感、被看見,又害怕展現脆弱、害怕真實的自己會被拒絕;希望自己可以真實地活著,但又不斷推開生命中真實的情緒。所以總在不斷出現的各種身心問題中掙扎,承受內在衝突。

IFS認為正面、負面都是自己的一部分,內心就像一棟大房子,像家庭一樣,有不同的成員居住其中,這些內在部分,在成長過程中經歷過各種事件,用不同方式保護著你。唯有找出自己的內在衝突根源、對話並理解,即能找回自己是誰,療癒過去的創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