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看來是確定要跟疫情共存了,既然要共存,意味著進入資源消耗戰。這分為幾個層面,首先是防疫物資,例如口罩、面罩、快篩試劑、PCR檢測等等。另外一方面,則是隔離物資,像是各種糧食飲水、生活必需品,最後一方面就是生活物資,包括薪資、貸款等。
進口快篩緩不濟急
疫情擴散的速度非常驚人,匡列的範圍也不斷擴大,已經越來越多公司開始要求員工,一旦同單位或是同樓層發現匡列者或是發燒者,附近員工必須快篩後才能進公司。關鍵是現在市面上藥局根本買不到快篩劑,讓基層員工非常困擾,且費用負擔也是一大問題。
蔡英文總統表示,已向國外買了1億劑快篩劑,預計最快一天可進口87萬劑,台灣自己可生產約30、40萬劑,未來要把價格控制在每劑100元,但問題是緩不濟急,現在上班的人是即刻就需要,怎麼可能等到國外的貨進來。以台灣現在每天一兩千人染疫的速度,快篩的需求只會越來越多,如果政府不能訂出標準,接下來勞資糾紛會層出不窮。
防疫物資不足
現在不只快篩買不到,到醫院PCR的人數更是多,因為快篩陽性接下來就必須到醫院進一步檢測,這已經不只是錢的問題,而是大批人群聚在醫院等待的狀況。所以面對疫情暴增,政府必須要先處理防疫物資不足。
尤其目前就算判定陽性,官方連通知都無法做到即時,大概普遍是會延遲三到五天,使同住家人增加染疫風險,更讓同住家人也跟著無法上班,累積的時間跟物質成本都難以估算。
生活用品恐缺貨
接下來就是生活物資,隨著匡列範圍的擴大,採購跟個人用品一定也會跟著出現運送的困難,不是沒有錢買,是難以送達,其實這幾天幾個電子商務網站都出現了送貨延遲,這還只是在疫情初期,一旦更多人被匡列,肯定會有更大範圍的延遲。是否要由政府出面來協助運送,必須要列入緊急範圍的考量。
個人方面也必須要未雨綢繆,不能完全仰賴政府,最好自己家庭也能準備。像是最近已經開始缺貨的常備藥品,那緊急用的糧食儲存,還有電池跟應變用品都要準備,畢竟上海這樣的大規模封閉,並不是不可能發生。
想想台灣這波疫情發生的有多突然,散播速度又有多快。政府這兩個禮拜的應變速度太慢,民眾與其等待政府馳援,還不如自己事先預備。
目前除了中央政府,各地政府也有因應措施,但是已經面臨中央無法全面掌控的窘境,那到底要由各地方自決,還是要全國統一,政府應把各地政府統合起來研商。
疫情爆發,首重安穩民心,希望政府跟在野黨都能放下選舉,專心應對,不然一旦發生物資短缺,造成人民信心崩潰,到時台灣所受到的傷害,就絕對不是短時間能夠恢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