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孩童重症沒延誤? 指揮中心要加油了

醒報編輯部 2022/04/18 15:35 點閱 1437 次

指揮中心雖然每天開記者會,但記者會卻無法讓國民看了之後能夠感受到官員的誠意,與對疫情的明快處置,令人遺憾。

近來短短兩個禮拜,疫情增加的數字極為驚人,這幾天更是天天都超過千人以上,但是政府反應的速度卻趕不上數字增加的快速。尤其是有一名兩歲的男童,從發燒確診,家人就立即打了包括醫院、衛生局跟119,卻始終無法得到診治,直到小孩完全重症昏迷,家人從緊張到絕望,救護車趕來的時候已經超過了兩個小時。

指揮中心令社會譁然

這樣的處理速度,引來社會譁然,但是指揮中心仍以一貫平穩低沉的語氣,一字一句地強調,處理沒有延誤,程序沒有錯誤。

如果處理跟程序都沒有問題,難道重症者就活該等兩個小時的救護車嗎?指揮中心劃錯重點,忙著撇清責任之餘,卻忘記全國最在意的是怎麼改善程序?

現在小朋友躺在醫院全身插滿管子,指揮中心緊急宣布,如果孩童出現四大警訊(喘或呼吸困難、持續胸痛或胸悶、意識不清或抽搐、皮膚和嘴唇或指甲床發青)應該立即就醫。但被諮詢的兒科醫學會卻指出,指揮中心的四大警訊出現,就醫已經太慢。

拿規範當擋箭牌

根據兒科醫學會的標準,只要發燒超過48小時以上、持續高燒(體溫超過39度)冒冷汗、不發燒時呼吸仍比較快、不發燒時精神仍差、12小時以上沒吃東西也沒有解尿、持續嘔吐。就應該立即送醫。

從指揮中心跟兒科醫學會的標準就能看出,指揮中心不但反應不及,連訊息都跟專業醫學會有所落差,這只證明指揮中心在這波疫情中,沒有準備好,才會導致應變不及。當舊有的程序無法處理新的問題,那就必須果斷改變程序,而不是墨守舊規,還拿規範當擋箭牌。

反應太慢錯失先機

面對孩童成為新一波疫情最可能的受害者,指揮中心又宣布了,6歲到11歲兒童可施打莫德納疫苗,2劑劑量為成人的一半,且需間隔28天。但因為美國CDC唯一核准的兒童疫苗只有BNT,包括南韓日本、澳洲、加拿大跟英國最先採用都是BNT,後者三國是後來才開放莫德納。

台灣卻是只允許莫德納,引來各方質疑,其實究其原因,指揮中心也承認目前BNT較難採購,這也證明了指揮中心還是反應太慢,才會一再錯失先機。

按照各國的數字來估算,台灣未來的感染人數可能會到15%,也就是三百萬人口數,這已經是台灣全體人口八分之一的比例。但是不但各種活動照常舉行,就連實聯制都要改以台灣社交距離APP取代,但是近來匡列可能的感染人群,這個台灣社交距離APP效果如何?社會評價其實十分一般,如果到了大規模感染時,這個APP到底能不能經得起考驗,指揮中心還得快確認。

需要更多細心與溫度

全台灣大部分民眾,不會有人懷疑指揮中心不夠辛苦,但是辛苦要有效果,溝通要有誠意。指揮中心身為全台灣防疫第一線單位,要說不位高權重,也未免矯情,不然指揮官陳時中不會有這麼高的呼聲,要他去參選台北市長。

但面對疫情,需要更多溫度,也要更多細心,疫情狀況變了,老拿過去的豐功偉業說事,也未免成了刻舟求劍的不知變通之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