鑑於中國大陸民主運動自一九七○年代開始發展,其中以一九八九年六月「天安門事件」為最高潮。又鑑於一九九○年代蘇聯解體及東歐變天,司徒所持中共政權終將崩塌的信念,並非沒有實現的可能(註7)。(作者註:以上均為我在一九九二年出版司徒雷登一書所做的結語。)
但根據中國大陸自一九七八年改革開放以來的改變與成就,也許「崩潰」兩字並非妥當用語,「轉變」或「轉化」也許較為正確,即中共政權並不一定「崩潰」,但「轉變」或「轉化」仍屬可期。
註7 Ibid., pp. 311.
司徒堅信他這些預測終將一一實現。他的這些信念,也反映其所處時代基督教、西方和美國文明的信念,所以他也是這些文明的最佳代表人。在華五十年,為中美兩國的福祉奉獻一生,他終其一生是一位虔誠的宣道人。他在回憶錄的末尾,錄下英國詩人韓里(W. E. Henley)的詩句,表達他無憾的一生:
讓我蒙召,歸向寧靜西方,
日薄西山,死亡光輝而寧靜。(註8)
書出版後,承蒙出版單位推薦,角逐「美國歷史學會」費正清(John King Fairbank)學術著作獎及「美國亞洲學會」李文森(Joseph R. Levenson)學術著作獎。各方書評皆甚為肯定。
美國賓州大學(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教授林蔚(Arthur Waldron)評說:「本書作者對中國政治背景有很豐富的洞察力,這本精緻的書是對於一個傑出人物及長久以來許多疑問的最佳導引。」(註9)
註解司徒一生
美國維吉尼亞大學教授易社強(John Israel)評說:「這是一本令人激賞並具權威性的著作。」10我國外交界名宿劉毓棠博士表示:「作者此一深入研究及均衡分析的書,對深入了解中美關係提供了極佳的服務。」(註11)
本書中文本更名為《傳教士、教育家、大使:司徒雷登與中美關係》,於二○○三年由台北九歌出版社出版。
司徒雷登於一九六二年去世,晚年留下遺囑,希望有朝一日他的骨灰能回到燕京大學校園,與其夫人合葬。二○○八年,美國和中國關係已大幅改善,中國政府終於在司徒去世四十六年之後,同意他的骨灰埋葬在和其家庭有歷史淵源之杭州,而非原燕大校園,何以故?
葬杭州而非燕京大學
一九五二年,中共政府在韓戰期間,沒收了美國在華十三所教會大學,包括燕京大學。後來,北京大學即遷入燕大校園,以迄於今。也許現今中共政府或北大當局,不願外界知曉現在北大校園即燕大舊址,所以未能滿足司徒埋骨於燕大之遺願。
近年來,大陸開始重新檢討中國和美國的歷史關係,對於司徒與燕大對中國教育和中美文化交流的貢獻多予肯定,此可見於二○一一年十二月,大陸中央電視台製播了《司徒雷登和燕京大學》紀錄片,公開放映。
婉謝不分區提名
個人相信,司徒一生獻身中國高等教育、支持中國抗戰、尋求中美兩大民族互助合作的努力,在不久將來,他在中國大陸一定會得到更高的評價。個人希望屆時大陸當局能將其骨灰遷葬原燕京校園。
當我在美國正優游學術山林之際,一九九二年十月初,接獲台北友人通知,我已被推薦列入國民黨不分區立法委員名單之中。雖然盛情可感,但我無意重返政壇,立即去函黨中央,表示婉謝與讓賢之意。(註12)
一九九三年八月,結束一年美國之行,重回政大任教。
註8 Ibid., pp. 291.
註9 Arthur Waldron, “A Man of Virtue,” Orbis (Spring, 1994), pp. 301-303.
註10 John Israel, The Journal of Asian Studies (August 1995), pp. 840-842.
註11 Yu-tang D. Liu, Sino—American Relations (Taipei, Winter, 1994), pp. 72-88.
註12《聯合報》(一九九二年十月二十八日),第四版。
(待續)
作者簡介:
邵玉銘教授畢業於國立政治大學外交系,獲美國芝加哥大學歷史學博士。在美國任教於聖母大學、馬里蘭大學、「外交政策研究中心」等機構。在國內任教於國立政治大學(並兼國際關係研究中心主任)與中國文化大學史學研究所。校外公職包括行政院新聞局長、行政院北美事務協調委員會(為「美國在台協會」之對等單位)主任委員等職。
中英文著作數十種。中文著作包括《文學.政治.知識分子》、《中美關係研究論文集》、《國史與國事》、《國際局勢與中國前途》、《留學之路》、《保釣風雲錄:一九七○年代保衛釣魚台運動知識分子之激情、分裂、抉擇》等書。
英文著作包括《一個在華美國傳教士:司徒雷登與中美關係》(An American Missionary in China: John Leighton Stuart and Chinese-American Relations)等書:並在美國Foreign Affairs及英國The China Quarterly等期刊發表論文多篇,名列「美國研究學者」、「國際亞洲研究學者」等名人錄。
本書簡介:
台、美、中三角關係如何在動態中平衡互利?兩岸之間台灣報紙、出版、廣電、電影與文化是如何解嚴的?在貼身幕僚眼中,蔣經國、李登輝、俞國華、李煥、郝柏村的領導風格有何不同?兩岸關係為何一直崎嶇難行、台灣政局為何一直混亂不安?
前後擔任二位總統(蔣經國、李登輝)、三位行政院長(俞國華、李煥、郝柏村)的發言人,前行政院新聞局長、公視董事長與行政院北美事務協調會主任委員的邵玉銘在本書對以上問題提出答案。
邵玉銘就近見證了政策的誕生與運行,許多公開或隱晦的縱橫捭闔,娓娓道來,毫不隱晦。
身為台灣大變局的參與人,在台灣社會、經濟、文化劇烈轉型的關鍵年代,邵玉銘總在政府記者會的麥克風前,發布或解釋重要的政策──解嚴、開放報禁,台灣從此揮別威權體制,走向華人民主與自由典範的試煉之路。
作者:邵玉銘
出版社:聯經出版公司
頁數:460頁 定價:450 元
團購郵撥帳號:010055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