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一中師生衝突之我見

醒報編輯部 2022/03/16 15:28 點閱 1776 次

(曾柏文/資深媒體人)

我是中一中合唱團團友,母親也是一中退休的老師。幾天前傳出中一中師生衝突的的錄影,引爆臉書上各種評論,包括抨擊該老師「情緒控管欠佳、威權心態、態度傲慢」,或從訊息片段去衍伸質疑其「華國思維」或「不夠台灣價值」。

評論應於基於事實

同時,我也從資深老師、校友群、團友群等管道,收到其他打抱不平的看法。有人指該老師長年力推台灣本土音樂的努力;有退休老師舉證呂老師過去熱心承擔的實績;有校友私傳對該老師「長年被學生以綽號霸凌」的同情;還有學長轉傳「他同班同學兒子剛好在該班」對事件前因後果的各種補充。

雖然聽過各種說法訊息,事實是:我不在現場,所有藉此抨擊的或打抱不平的人也都不在現場。這兩天的各種喧囂中,我聽到的就是非常有限、片段、去脈絡的片段事實與說詞,甚至不乏被腦補成太過膨脹的意義。

我一直相信:評論必須建築在對事實「盡可能完整」的掌握上!要釐清事實,基本工作是對親歷者訪談採證(例如引起衝突的簡報檔長什麼樣),而不是「看起來像」就硬套心中各種大義,那是一種詮釋暴力。

知道自己的不知道

我也常提醒自己:要知道自己的「不知道」;也要坦然接受自己的「不知道」——畢竟人「生也有涯、知也無涯」,不見得每件事都得弄清楚,更不能為了顯得好像自己很懂,把所知的片段渲染成完整的真理。

對訊息的片段性要有警惕,對影片也是。即便影片看起來「很真實」,但也總不能忘記,任何影片也只是在時間長流中擷取的一段,從各種無限可能的觀看視角中的一種見證。看影片除了聚焦在「看到什麼」,也要想想「漏了什麼」。

呈現什麼、漏了什麼?

以引爆這次新聞事件的短片為例,我們能看到憤怒的老師幾乎有點語無倫次地罵,但影片恰恰好就是沒有拍到:到底影片前面發生什麼事情,讓老師如此憤怒?真的就是對話中說的「把高二範圍的內容拿來做報告」嗎?

對網路時代成長的一代,「訊息公開」顯然成為主流價值;手機能隨手拍攝的紀錄,也確實經常在對抗威權、釐清真相扮演關鍵力量。但仍然,也是要時刻記得:有「公開」的訊息,也有漏掉沒紀錄到的地方,因此「公開」不必然「公允」,更不見得「公義」。

公開影片涉侵權

更不能忘記的是,任何影像的紀錄與公開,也都是一種紀錄與再現的權力實踐;若未取得受攝者的知情同意,也都構成一種侵權或暴力。

不是不能公開——例如避免重大危害、自我防衛、對抗強權這類理由,能夠合理化這種舉措;但攝影者仍須警惕「攝影」這件事的權力向度,不能因為此事的氾濫而以為那麼理所當然。畢竟我聽過「隱私權、人格權、肖像權」,卻沒聽過什麼「攝影權」。

最後,事發後據報導中一中校方一度期待po網學生能把影片鎖起來。我理解校方希望「停損」的初心,但這卻是沒有用的方法。網路年代訊息擴散有其熱力學原理,除非你有中共網信辦的權力,否則已經公開的訊息就收不回去。

事已至此,中一中校方能做的不是試圖侷限訊息流傳,而是用更完整的事實調查,更平衡公允的處置去回應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