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別讓台積電一家獨大

醒報編輯部 2022/02/23 16:07 點閱 1526 次

台積電近日首度徵求政治經濟學博士,吸引眾多符合條件者應徵,就業市場戲稱「文組終於也有機會進台積電了!」足見渴望之殷。根據《Cheers》雜誌的調查,台積電已連續5年高居「新世代最嚮往企業」第一名,顯示連生產線作業員平均一個月薪水都高達7萬元的台積電,確實是許多就業者心中的首選。

使用了全台5%的電力

被稱為台灣護國神山的台積電,近年來以一支獨秀之姿,成為台灣經濟與投資市場的領頭羊:台積電2021年合併營收達1.58兆元,占國內名目GDP7.35%,資本支出8400億元,占民間投資達18.28%;市值高達16.2兆元的台積電,占台股權數30.524%,台積電每漲跌1元,對大盤指數的影響就差不多是8.48點。

台積電有這樣「舉足輕重」的影響力,除了台積電本身的努力,背後也有全台灣的「加持」。

根據綠色和平組織的調查,台積電使用了台灣近5%的全部電力,2022年更將上升至7.2%;根據台積電的企業社會責任報告書,台積電在竹科的用水量為每日5萬7千噸,占竹科一日用水量15噸的38%,預計在今年投產的3奈米廠一天用水7.5噸,2024年開始量產的台積的4座2奈米晶圓廠一天更將用水12噸。

擠壓其他產業發展

此外,經濟部標檢局表示,累計至2月中,核發的綠電憑證已突破百萬張,其中99%都被台積電搶包下,其他企業大嘆買不到;風電業者達德能源(WPD)近日與台積電簽約綠電直購,裝置容量合計1.2 GW (12億瓦),是目前亞洲地區最大的綠能直購協議;在此之前, 2020年台積電已包下了沃旭能源20年、920MW(9.2億瓦)的離岸風電。

台積電員工人數是5.6萬人,僅佔全台就業人口1146萬人的0.48%,然而,從以上數據可知,台積電使用的台灣資源非常驚人,即使台積電的產值與帶動的供應鏈效益可觀,但政府仍應考慮是否還要繼續給予台積電幾近無限制的發展空間。

畢竟台灣土地狹小、資源有限,台積電一再擴大,擠壓了其他產業發展的機會,因為它們可能難以取得足夠的資源,如前述的綠電交易,台積電一家就幾乎把所有的額度都搶光了,且搏得重視環保的美名,但其他同樣也想趕快佈局綠電的企業,卻顯然被迫得慢好幾拍。

政府應分配調節

綠電業者當然都想把電賣給台積電,因為有了台積電的合約,更有利於向銀行融資,然而,政府站在資源分配者的角色,應該進行調節,畢竟台灣不是只有台積電一家公司有綠電的需求與來自客戶端的要求。

此外,從均衡發展角度來說,台積電一家獨大也會造成社會價值觀與就業甚至教育選擇的過度集中,這對台灣的長遠發展並不見得有利─如果大家都想到台積電上班,學生只想選讀可以進台積電科系,那台灣其他領域、其他產業能得到的關注、能分到的資源就會越來越少,進而造成所謂的「荷蘭病」問題。

台積電能有今日的成功,匯集了許多因素,政府就不要再推波助瀾了,與其錦上添花,不如好好思索,是不是應該為某些艱困、但也有其重要性的產業雪中送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