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雲時晴〉疫情開放只半套 隔離過嚴勞民傷財

蔡又晴 / 資深媒體人 2022/02/17 16:16 點閱 1540 次

疫情持續至今,出現兩個大趨勢,染疫人數增加,但是輕症居多。另外一方面,邊境開始解封,讓跨國客流可以恢復。衛福部長陳時中也鬆口承認,為了維持經濟活絡,勢必得開放邊境,首先要開放的就是商務旅客,不限制入境人數,另外還要進一步縮短檢疫時間,從十四天減為十天。

自費高達兩萬以上

但國境開放意味著入國的人數會增加,這當中也會讓染疫的風險增加,但是國內目前的規定極為嚴格,只要場合當中有人染疫,整個場合可能接觸的人都要進行居家檢疫,不但毫無通融餘地,時間更是長達十四天。

雖然政府一再強調會公費負擔,但是從最近的實務上來看,各縣市規定毫無規範,落差極大。人民自費動輒高達兩到四萬元之間,這已經等於一個人整個月的薪水,損失不可謂不大。

當政府思考開放國境之前,更要考慮國內這樣嚴格的隔離政策是否有所必要?首先就是國際之間,大部分除了中國之外,都已經以經濟為優先考量,將防疫政策等級降低,國境開放是其中一個環節而已。反觀台灣國內染疫率極低,開放國境優惠的是外國人,進入國內之後一旦開始傳染,懲罰的卻是本國人。

國人隔離比入境嚴

因為追溯染疫者的足跡,一旦有所牽連,勢必全都得進行隔離,能夠滿足居家隔離者少,大多都得送防疫旅館,如果還在非公費負擔的縣市,不但要一口氣負債三四萬元,還得停止上班十四天,未必能夠領到薪水,雙重打擊之下,開放商務旅客,到底對台灣有何助益,令人百思不得其解。

因此,如果真要開放,國內的防疫等級就得同步調降,包括接觸者隔離的天數也得降低。因為外國染疫者人數太多、密度太高,只要入國者多,國人染疫機率就會增加。隔離天數降低是因應現實考量,台大公衛教授陳秀熙已經多次喊話,檢疫天數只要十天就已經足夠,國人居家隔離的天數居然還要比入境者還要多,這對經濟跟防疫的有效性是雙重打擊。

防疫不分國內外

按照目前台灣周邊國家地區,包括香港、日本跟韓國,每日確診者都在成千上萬者之眾,但是輕症者居多。台灣可以預先部署,先設立方艙醫院,讓輕症者可以集中到那些地方治療。如果開放國境代表著與病毒共存,那就應該爭搶先機,而不是用越來越嚴格的隔離措施,不但造成被隔離者龐大的經濟負擔,更讓整體社會陷入癱瘓。

現在面對入境者增加,傳染可能擴大,更不要為了面子,不敢承認可能出現的危害。防疫不可能區分國內外,對國外鬆,對國內緊,那就是前恭後倨裡外不是人。

提早承認台灣內部可能出現的危機,快速建立預防機制,同時讓人民理解政府政策的必要,才能上下一心。面對防疫這兩年,的確到了開放的轉捩點,與其半套開放,不如整套規劃,期許政府在這一局,可以搶先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