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不出口的,更需要被聽懂》

醒報編輯 2022/02/16 19:51 點閱 3228 次

關係中最親近的片刻,是我們能夠看懂彼此真正的需求,然後溫柔地問:「親愛的,我可以為你做些什麼呢?」這個能力,我們現在就可以培養。

這本書為孩子而寫,更為成為大人的你而寫。我們教養孩子常處在「打地鼠」的模式,問題來一個打一個,卻不知道這樣只能見招拆招實在很心累。而我們與孩子的對話模式,是否仍停留在各說各話、各自表述卻沒有交集的狀態中?

諮商心理師胡展誥說:「你本來就是很努力、也很棒的大人!」其實你身懷許多與孩子互動的法寶卻不自知。先從改變觀點與視角開始,你也可以看見孩子行為背後的內在需求,透過與孩子有效的對話,成為一個身心安定的大人。

古印度流傳了一則經典故事:一個君王找來四位盲人與一頭大象,命令他們站在大象的各個部位旁,透過觸摸來描述大象的樣子。摸到耳朵的人說大象長得像一把靈活的大扇子,摸到尾巴的人說大象長得像一根細長的繩子,摸到象腿的人說大象更像是一棵大樹,而摸到象鼻的人則說,大象其實是一根又長又粗的水管。

瞎子摸象 以偏概全

除了現場其他人之外,正在閱讀的你也知道大象不是這四個人描述的模樣。暫且不管古代君王為什麼都要做一些令人匪夷所思的事,我們卻可以從這個故事當中學習到:當觀點被特定框架限制住時,思考與觀察也會連帶受到局限。

故事中的四位盲人因為視覺受限,只能接觸到局部,誤以為「局部就是全部」。這是認知思考當中典型的偏誤,稱之為「以偏概全」。

發現身上的框架

請你問問自己,在生活中是否也經常犯這種錯誤?你是不是以為自己相信的事情才是真實的,自己認同的才是最正確的,然後就只憑自己認同的觀點去解讀大部分的事情?

此外,我們傾向於接納與我們價值相近的想法,排斥並抨擊與自己想法迥異的意見。長時間活在「同溫層」裡的你,慢慢地越來越難接納與自己不同的想法,逐漸形成盲點。

想要打破思考的盲點,鬆綁封閉而缺乏彈性的框架,我們就必須在思考的同時,刻意加入一些不同的元素。你有發現自己身上的框架嗎?

看似開放的「假民主」

有些人聲稱自己很開放、很彈性,任何事情都能接受,但只要面對與他價值觀不同的人事物就大肆撻伐,持反對意見。我把這種行為稱之為「假民主」:表面看似開放,實際上卻只能允許與自己相同的想法,無法接受差異。這種人對自己的覺察通常偏低,也不太清楚自己其實很封閉。

光是你能夠覺察自己的價值觀,知道自己重視什麼、討厭什麼,就能逐漸覺察自己的框架。面對生活中某些(特別是與你想法不同的)事情,請你試著問問自己:

探索自己的觀點

‧面對這件事情,除了感覺不舒服之外,我的想法是?‧我之所以討厭(不認同)這件事,是因為事情本身、或者支持這件事的人牴觸了我的哪些觀點?‧我如何看待自己/別人的成功與失敗?‧是不是因為經歷過某些重要的事件,讓我產生這些觀點?‧在成長過程中,是否有某些重要他人傳遞這些觀點給我?

當你試著去探索自己的觀點時,你已經開始能夠以更清明的視野來認識自己的框架,這也是打破框架最重要的第一個步驟。接下來,我們要進一步問問自己:我們習以為常的觀點,對生活造成什麼影響?

覺察觀點帶來的影響

從「遭遇某些事情」到「做出回應」之間,永遠存在著思考的空間,而你的觀點在這個空間裡發揮了極大的影響力(只不過思考的速度往往快到自己也難以覺察),進而決定你要做出贊成或否定、接納或批判等行為。

想要改善親子關係、調整與孩子互動的方式,就必須先覺察你的觀點對自己造成哪些影響。接續在前一個步驟之後,你可以持續問問自己:

提升對自己的洞察

‧經常讓我與同事/伴侶/孩子發生衝突的觀點是?‧一直以來,幫助我度過學校/職場/生活等難關的觀點是?‧可以幫助我與別人建立起友善且信任關係的觀點是?‧經常讓我在某些事情上情緒被卡住、覺得過不去的觀點是?

‧我看待自己/對方的觀點,是幫助自己/對方更有自信?還是更挫敗?‧我看待事情的觀點,有哪些經常讓自己覺得樂觀、充滿希望?‧我看待事情的觀點,有哪些經常讓自己覺得悲觀絕望?

藉由思考這些提問,可以逐漸提升你對自己的洞察。一方面,你可以發現過往深信不疑的某些觀點,其實可能對自己帶來一些負面的影響;另一方面,藉由探索出對自己有幫助的觀點,刻意地將這些觀點應用在更多地方,讓你的生活更美好。

練習拓展思考角度

就像大賣場裡的商品管理員一樣,當你盤點完自己有哪些觀點,也逐漸能夠了解這些觀點如何影響生活之後,就可以進一步嘗試調整架上的商品──把對生活各方面有利的觀點留下。然後更重要的是,持續開發新商品──從其他人身上探索並學習你欣賞的觀點,讓你的思考變得更多元、更豐厚。

想要減少思考上的盲點,從他人身上獲取不同想法很重要。閱讀就是其中一種有效的方式。我很喜歡閱讀,也經常推薦別人閱讀。每當有人問我該如何挑書的時候,我給的其中一個建議是:針對同一件事情,如果作者解決問題的想法和策略都跟你想的一樣,雖然讀起來會覺得有共鳴,卻可能無法帶給你新的刺激。

對事情保持好奇

相對地,如果你發現有一位作者寫的東西跟你的想法有些不同,處理的方式也不太一樣,我會建議你花些時間去閱讀,因為這很可能是帶給你不同思維的契機。想要拓展自己的觀點,你可以這麼做:

‧對事情保持好奇。提醒自己,對同一件事情,永遠存在各種觀點、各種處理方式。不要急著下結論,當你聽完某人的說法但存有困惑時,別猶豫,持續聽聽其他人怎麼說。

‧不要滿足於眼前的答案。問問自己,目前的想法有沒有不足之處?有哪些部分可以再調整?‧保持向他人學習的心態。問問其他人對這件事的看法是什麼?為什麼這樣看?即使對方是一個兒童、青少年,都可能有不同於你的想法與智慧。

保持開放的心態

‧保持開放的心態。虛心傾聽,大方接受別人對我們的鼓勵,也勇敢接受別人對我們的建議。不過請記得,不管是正向或負向的回饋,你都可以持續訪問對方:「是什麼讓你這樣想呢?」如此,才能夠幫助你更了解自己。

以上的問題當中,如果有些你很快就能回答出來,我很佩服你;有些問題你或許暫時想不到答案,那也沒關係。只要你把這些問題放在心上,經常用來提醒自己停下來思考,那麼你就已經走在打破框架、拓展觀點的路上了。
(興韻/輯)

《說不出口的,更需要被聽懂》
作者: 胡展誥
出版社:遠流

其他書訊:
《猶太人二部曲》
作者: 西蒙•夏瑪
出版社:聯經出版公司

《猶太人》系列在第二部講述了晚近五百年間,猶太人為保有文化、身分,如何在不同國家賣力爭取權益,範圍涵蓋了葡萄牙、義大利、法國、英國、俄羅斯,遠到南美洲、美國、印度、西非、阿拉伯半島,並鮮活描繪出各地的猶太人面貌。

其中,有穿梭於權貴間的商人世家,有威尼斯貧民窟的詩人、英國的拳擊手等等,跨越數百年、數個階級。猶太人的世界史之所以重要,在於以他們無國卻始終以猶太身分生活的漫長歷史。而對異文化、異族的排擠與針對,正是現今我們仍頻繁面對的重要課題。自古以來族群、文化、國家架構下的弱勢與強勢問題,全在猶太人的歷史得以彰顯。

《物理治療師的運動場邊絮語》
作者: 李慧明
出版社:花千樹出版社

運動員最脆弱的時刻就在治療床上。運動物理治療師的工作不只處理傷患的復原,同時也要確保運動員在治療後能恢復受傷前的運動水平。如果是隨隊(跟隨比賽團體及隊伍外出或出國工作)的運動物理治療師,他們還需要站在代表團隊的角度,及早預防運動員出現傷患及增強專項的運動表現,間接協助他們在比賽中爭取勝利。

作者任職註冊物理治療師多年,曾任國家隊醫官,遊走世界各大小體育賽事的場區,各種運動傷患屢見不鮮。本書以運動物理治療師的角度解構運動範疇裡常見的傷患原因及治療原理,並記錄了作者曾經在隨隊比賽場邊的見聞。

《烏龍茶》
作者: 李遠華
出版社:崧燁文化

烏龍茶又名青茶,起源於明末清初,屬於半發酵茶,是經過採摘、萎凋、搖青、炒青、揉撚、烘焙等流程後製出的品質優異的茶類。全球烏龍茶主產地分別為福建、廣東以及臺灣,而安溪鐵觀音、武夷岩茶、鳳凰單叢、臺灣烏龍茶是主要產品。

本書從烏龍茶的起源說起,詳細介紹了烏龍茶的歷史與在臺發展。從茶葉種植到採摘、製作,再到茶葉的選購與保存,以及茶具、奉茶禮儀、茶俗、烏龍茶傳說、茶事活動、商業概況等等,並鑑賞30種烏龍茶種,搭配上百張精美圖片,帶領各位讀者踏入齒頰留香、餘韻猶存的烏龍茶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