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對抗通膨抑物價 不能只靠查價小組

醒報編輯部 2022/01/26 14:10 點閱 2065 次

春節即將來臨,物價卻明顯上漲,引發國人對通膨的憂心。行政院跨部會「物價聯合稽查小組」連日進行物價稽查(圖),除鎖定價格上漲的業者說明成本及庫存情況,也提出凍漲的要求。

政府查價短期效應

政府的查價行動確實讓部份業者表示「過年前不漲」,但年後會如何,則無法多做承諾;另外,也有業者私下表示,政府的查價行動已形同另類「物價白色恐怖」,業者心生忌憚只能暫時配合按耐住物價不漲。不過,已有不少消費者發現,儘管部份食品價格凍漲,但業者變通之道就是縮小份量以降低成本,其實,這也就等於是變相漲價了。

根據聯合國糧農組織(FAO)所公布的食品價格指數顯示,2021年全年平均上漲超過28.1%,創下10年新高;其中,植物油類價格指數上漲了65.8%,創下歷史新高;穀物價格上漲27.2%,是9年來最高;乳製品、肉類價格則分別年上漲了16.9%、12.7%,是7年來最高;糖價平均增幅為37.5%,是5年來最高。

一年間漲逾5成

「物價聯合稽查小組」幾波稽查的結果也確認,進口牛肉、本土豬肉、本土雞肉、食用油以及加工火鍋料等5項食材成本漲幅最大,此外,咖啡生豆的國際行情也持續攀升,一年之間已經上漲了5成至7成不等。

在中上游原物料價格持續攀升之下,若只是要求末端商家價格凍漲,不但是強人所難,恐怕也非長久之計。畢竟近年除了消費者物價指數(CPI)上漲之外,躉售物價指數(WPI)同樣也是居高不下。

2021年12月的CPI年增率為2.62%,是2021年第7度突破2%,其中,外食費年增率為2.39%,是81個月以來的新高;2021年全年CPI是1.96%則創下了13年來新高;2021年的WPI有8個月年增率逾10%。躉售物價指數代表的是業者的成本,WPI增加總會反映到CPI上。

從源頭抑制物價

政府的查價小組只查緝「哄抬物價」,卻無法解決及處理因應成本推升所造成的價格上漲,這個部份有賴政府在進口原物料的採購與平穩供應投入更多心力,可考慮透過「物價平準基金」抑制物價,也就是由政府以聯合採購的方式進口大宗物資,以降低價格。

政府2021年稅收超徵4034億元,扣掉給地方政府的360億元之外,還剩下3674億元,這筆龐大的收入不應收為中央的私房錢,而應提撥一定金額作為物價平準基金,擴大提供平價民生物資,降低物價上漲的壓力。

另一方面,物價上漲已勢所難擋,弱勢家庭的生計受到的衝擊更值得關注。兒福聯盟曾調查發現,弱勢家庭受物價上漲影響程度是一般家庭的3.5倍之多;根據家扶基金會的統計,自去年5月份疫情進入三級緊戒至去年12月底,已有9030戶弱勢家庭受影響,如今再加上物價上漲,弱勢家庭的處境將更為困難,政府應強化補助措施,以緩和弱勢族群的生活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