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通膨怪獸呑噬經濟成長 人民生活太苦了

醒報編輯部 2021/11/02 13:47 點閱 970 次

時代力量民調指出,92.3%民眾感受物價飆漲,加上公務員及民營企業調薪在即,另一波通膨壓力將再起,政府應謹慎因應物價上漲傷害人民生活,不宜再空談「物價穩定,請民眾放心」。

官民物價感受不同

民調顯示,民眾對物價上漲「非常有感」高達66.8%,無感的僅7.2%,其中感受最強烈項目包括:生鮮蔬果55.9%,生活用品54.2%,油價47.5%,餐飲43.8%,房價33.8%,更有56 .6%不滿意政府掌握物價精準度。

民眾高度擔憂通貨膨脹,已感受到物價上漲壓力,與政府高官高所言,一碗麵缐只要20元,截然不同。有退休人員說,在花蓮買兩隻土雞腿,要價506元,根本吃不起。排骨便當從90元、100元、110元到120元,一直在漲,人民生活壓力沈重。

中央銀行、主計總處、國發會最近分別發表「官方說法」,強調台灣通膨問題不嚴重,甚至稱新台幣匯率強勁,能夠紓解物價上漲壓力,政府正控制油、電、水及公共事業費率,有效抑制物價上漲等說詞,似乎與人民生活體驗,背道而馳。

全球通膨台灣難逃

國內躉售物價指數(WPI)顯示,連續三個月消費品年增率超過4%,其中7月為4%、8月5.7%,9月4.4%,創9年來最高,通膨壓力明確升髙,國際能源價格石油、瓦斯、煤炭、運輸費、糧食、原物料價格,全部大漲,且因勞動力不足,供應斷鏈,刺激通膨怪獸更加難控。

央行副總裁陳南光最近在台灣經濟硏究院研討會中,坦言疫情改變全球大環境的傳統結構,強調「央行不應輕易就將目前物價上漲,解釋成短暫性現象」。他示警,傳統經濟貨幣寬鬆政策可以維持低通膨,但是以後「沒有那麼Lucky 」了。

陳光南認為,過去全球性通膨穩定,加上政府政策性調控物價,以及房租設算方式偏誤,使台灣長期性低通膨。目前通膨是全世界現象,且高於預期,長期維持通膨穩定的結構性因素,已有鬆動現象,包括去全球化、供應鏈重組、人口老化,以及政府債務貨幣化,都促使通膨上升。

政府難再操控物價

長期以來,政府透過公營事業,吸收國際能源、原物料、農牧產品上漲成本,這些扭曲市場經濟行為,只能短期有效,長期終將反映國際經濟結構性改變所導致之通膨壓力。

美國、歐元區、英國、日本等央行總裁,共同討論全球經濟情勢時,一致警告阻礙全球經濟共同成長的供應限制可能惡化,使通膨居高不下時間更久。美國聯準會主席鮑爾指出,供應瓶頸和供應鏈問題並未好轉,事實上還明顯日益惡化,可能會延續到明年,使通膨維持在高點的時間,比預期還久。

官方應採取措施

各國央行正密切注意通膨對經濟造成的衝擊規模,以及持續時間,以目前情勢看來,台灣天然資源缺乏,民生物質多仰賴進口,加上疫情,不動產價格上漲,以及軍公教、公民營事業調薪預期心理,更加重通膨壓力。

政府應誠實向人民分析國際經濟現況,所導致通膨壓力問題,並應積極採取因應措施,降低通膨衝擊,不宜再空談「物價穩定,請民眾放心」,民調統計應已說明,人民無法認同官方說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