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掩蓋核災問題 立委:核食需公開討論

簡嘉佑 2022/01/26 13:49 點閱 4049 次
會議主持人綠色消費者基金會董事長方儉介紹參加視訊會議的日本講者。(Photo by 簡嘉佑/台灣醒報)
會議主持人綠色消費者基金會董事長方儉介紹參加視訊會議的日本講者。(Photo by 簡嘉佑/台灣醒報)

【台灣醒報記者簡嘉佑台北報導】「日本政府透過偵測精準度低的設備,試圖掩蓋福島核災後民眾體內含放射性物質的現狀,但核汙染的狀況依舊蔓延於福島縣。」NPO公民輻射監測中心工程師青木一政透過視訊的方式於26日如此表示。立委陳椒華則建議,台灣應與日本合作,針對核災後的食品安全、核廢料、核電廠安全等問題進行公開討論。

綠色消費者基金會董事長方儉26日上午主持國際公民輻射防護聯盟記者會,進行福島核災現況說明,日本前化工廠測量控制工程師青木一政等多位專家指出許多福島核災後輻射過量事件,呼籲台灣使用核能前多思考。

核汙染導致罹癌?

NPO 公民輻射監測中心(竹林舍)獨立於政府和企業,致力於福島核災後,監測放射性物質所造成的環境污染以及「體內曝露」的現況。該組織工程師青木一政表示,放射物質透過食物與空氣中的灰塵等方式,攝入民眾體內,並累積於體內器官,會引發癌症等各種疾病。然而,日本政府卻一直主張,「體內曝露的影響很小,並予以輕忽。」

前日本新潟鐵工廠工程師伊藤延由亦說,兒童罹患甲狀腺癌的機率一般不到百萬分之2,但據福島醫科大學調查,該縣截至2020年6月,約 38萬名福島縣兒童中有至少275名(機率超過萬分之7)被診斷出罹患甲狀腺症,並指出這數字「相當不合理」。然而,日本檢討委員卻始終否認,這與核能事故所產生的輻射有因果關係。

日本掩蓋核災影響

青木一政指出,日本政府目前使用全身輻射計測檢查(WBC) 檢測民眾體內的銫物質,但WBC需要長時間進行偵測才會有效,但事實上日本的檢測時間卻僅花三分鐘。他說,而該組織透過精密度更高的尿液檢查,檢測當地南相馬市,有8成住民都發現體內仍存有「銫」物質。他說,日本政府只使用偵測效能較低的WBC,並宣稱「未檢出」,來掩蓋體內曝露的實際狀況。

此外,燃燒核汙染廢物會導致放射性物質再度擴散到周邊地區,造成「第二次核災」,使得住在焚化爐下風處的民眾,會經由廢氣將銫吸入體內。青木一政呼籲,積極想推動核電的政府以及與之附和的企業,需要有獨立的公民團體以推動高精密度的相關調查。

核食問題仍需把關

時代力量立委陳椒華則說,福島災區雖然已經超過10年,但有些放射性物質的半衰期高達2萬,放射性廢物不僅汙染土地,更因焚燒這些廢棄物更影響空氣品質,導致放射汙染殘留的問題。

她說,「乾淨的土壤才能種出乾淨的農作物」,這次透過公民團體的揭露,讓台灣了解福島核污染殘留的情形,所以未來台灣無論要不要進核食,都應持續重視相關議題,建議聯合台、日兩國對核災食品、廢料、安全等問題進行討論。

她也表示,政府應承諾給予民眾「乾淨安全的食物」,這不是以拉高檢驗標準的方式,來說「食物很安全」,而是要負起安全檢測把關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