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醒報記者林志怡台北報導】廢棄鳳梨葉再利用後可生產相紙,不僅比市售相紙更細膩,還能保存更長時間。台灣每年鳳梨採收後,約會產生 67.6 萬噸的鳳梨葉,林試所助理研究員徐健國說,這些鳳梨葉透過林試所新研發的技術、製作為相紙後,不只成色優異、保存時間更長,還能減少燃燒產生的碳排。
成色優秀的新相紙
台灣全台鳳梨種植面積廣達 9402 公頃,這些鳳梨田一年可以收穫兩次,在第二次收穫完成後,鳳梨植株就要全部砍掉,會產生 67.6 萬噸的農業廢棄物,過去往往採用焚燒、堆肥等方式處理,但卻會產生額外的碳排與空汙,如今透過林試所開發的手工造紙技術,鳳梨葉可以重生為相紙或果袋。
徐健國進一步提到,鳳梨纖維相當細膩,產出的紙張有紙面光滑、使用壽命長、強度高等特性,國畫大師張大千愛用的「鳳梨宣紙」就是鳳梨葉製成,目前已知可以保存長達至少 50 年不變色,本次林試所將其製作為相紙後,發現其顏色表現上優於其他市售相紙,而生產過程中也不會產生額外的污染。
在鳳梨葉製作的相紙應用上,徐健國說,一般相紙會進行填粉,讓表面看起來更加細緻,但也會因此犧牲紙張強度,而鳳梨葉的纖維足夠細緻,不需要進行此道工序,能夠保持其強韌、耐保存的性質,而使用上也不會與一般相紙有太大的差異。
農業資材再活化
此外,徐建國指出,透過鳳梨葉製作相紙、宣紙的成本並不高。他以宣紙為例解釋,鳳梨葉紙製品是直接從葉片製作的,相較於從枝條剝皮後經多道工序製成的宣紙,製程時間、成本都不會比較高,且鳳梨葉來自農業廢棄物,更有再生利用的意義。
此外,鳳梨葉製造的果袋部分,林試所研究員何振隆說,目前已有廠商申請、準備技轉,經試驗發現,鳳梨纖維製成的果袋最適合用於香蕉保存,可將存放期從 3 天延長至 12 天。林業試驗所所長曾彥學說,林試所鼓勵業界能前來接洽、將鳳梨葉製成相紙的技術進行轉移,讓剩餘的農業資材可以再活化。